馮林雪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鄉村美麗的綠水青山變成群眾的致富靠山,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發展鄉村旅游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途徑。重慶市云陽縣坐落于長江邊上,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必須深挖鄉村旅游資源文化內涵,加強具有品牌特色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品牌;農產品附加值
一、云陽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云陽縣依托龍缸5A級景區,努力將“綠水青山”變成山區群眾的“金山銀山”。全縣把旅游業確定為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深挖鄉村獨特的自然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院落等資源,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不斷豐富“春賞花、夏納涼、秋采果、冬滑雪”鄉村旅游項目的內涵和形式。全縣鄉村旅游覆蓋面積近50平方公里,覆蓋人口31萬,發展有鄉村旅游接待戶1100余戶,基本實現開發一個景區、帶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一)以全域旅游為核心,打造特色品牌鄉村旅游景點
1.全域化規劃。對全縣鄉村旅游科學合理規劃,以各鄉鎮的的特色資源和產業為支撐結合全縣發展做規劃。樹立大旅游發展格局,將全縣3649平方公里作為一個開放式大景區來規劃打造,聘請資深旅游策劃機構進行總體規劃策劃。按照“兩點一線”重點發展空間格局、“兩環兩片”全域全季發展格局。(兩點:縣城、龍缸,一線:最美鄉村大道,兩環:南部旅游環線、北部旅游環線,兩片:云陽東北旅游片區、云陽西北旅游片區。)
2.品牌化打造。在旅游資源相對豐富的村鎮,重點開發了產業觀光型、民俗文化型、山水游樂型、鄉愁體驗型、紅色基地型五種鄉村旅游項目。成功打造了上壩露營節、耀靈林原風情文化節、棲霞油菜花節、巴陽枇杷節、盤龍美食節等13個鄉村旅游節慶品牌,吸引游客帶動當地餐飲住宿消費,購買土特產品,有力促進農民增收。
3.以點帶面推進鄉村旅游發展。以龍缸核心景區為支點,圍繞云利路,通過干道整修、環境整治、藝術雕像、花草點綴等美化沿線節點景觀,變“交通線”為“景觀線”,精心打造出以長江農耕文化為主題,集山水田園觀光、民俗文化風情體驗、特色農業體驗為一體的83公里“最美鄉村大道”。
(二)創新融資渠道
將鄉村建設、交通、水利、農業開發、產業扶持、土地流轉獎補等各項涉農資金打包運作,共同用于鄉村旅游開發。與各大銀行溝通協調開辟小額貸款政策,對發展鄉村旅游給予一定額度的無需擔保貸款。探索采用PPP、BT等模式,引入社會資金、民營資金參與景區建設。依托現有項目,通過統籌財政涉農資金,鼓勵支持有條件有資源的行政村發展鄉村旅游。
(三)盤活資源,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1.盤活農村現有產權資源。鼓勵發展鄉村旅游的行政村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采用入股、租賃、聯營等方式與市場主體、個人共同開辦企業,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旅游品加工等產業。
2.大力發展電商。鄉村旅游行政村實現電商服務點全覆蓋,開展電商專題培訓,提升電商經營管理水平。零散產品通過電商渠道遠銷外省,農產品價值明顯提高,如:農家自產生產的苕粉由3元/斤賣到了10元/斤,營養價值豐富的銀魚由40元/斤賣到了110元/斤。全縣通過注冊全國第三個以地域名命名的商標“天生云陽”的品牌,加強農產品推介和營銷,提升全縣農業產業附加值。
二、云陽縣鄉村旅游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力量不強、合力不夠
1.鄉村旅游缺乏長遠發展總體規劃。由于資金缺乏,沒有對旅游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存在較大盲目性,缺乏長遠規劃。旅游主題不突出,形象定位不準,開發、保護、規劃管理等要素結合不夠,布局欠合理,造成價格惡性競爭和游客乏味,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2.鄉村旅游發展政策不配套。部分景點、大多數農家樂的建設用地以租賃方式獲得,無法辦理土地產權,導致消防、特種經營許可證等審批手續無法辦理,經營和發展受到制約。
3.投入較少開發建設緩慢。旅游產業項目前期策劃規劃、包裝、宣傳、推介等方面都受到經費不足的制約,景區項目建設推進較慢,精品景區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不明顯;旅游餐飲、住宿、游樂、購物等配套功能建設難以滿足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缺乏旅游咨詢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集散功能有待形成。
(二)鄉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1.鄉村旅游形象口號不夠響亮。各鄉鎮宣傳口號代表性和影響力不強,而且變化頻繁,對客源市場沖擊力弱,游客難以記住其旅游特色。
2.市場拓展緩慢。旅游延伸產品不多,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雖然目前旅游人氣拉動了部分餐飲住宿業發展,但效果還不夠明顯。目前旅游商品種類數量較少,缺乏深加工產品導致商品附加值低。
(三)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競爭
1.鄉村旅游開發忽視鄉土文化內涵,缺少特色。在開發中片面強調對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開發以及對鄉村旅游文化狹義和片面的理解,忽視了對農村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分的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導致旅游產品雷同多,缺少特色產品。
2.缺乏深入開發,導致可持續性差。大多數游客停留在“爬爬山、賞賞花、嘗嘗果、吃吃飯”,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景區變得蒼白,缺乏長久的吸引力。如何突破重圍,找準自身定位,放大優勢和特點,是鄉村旅游優質發展樹立品牌的關鍵。
三、云陽縣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對策建議
(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從全域布局,做好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點發展”原則,合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和鄉村文化,科學確定鄉村旅游產業定位、產業布局、功能分區,策劃設計一批特色旅游項目、景觀和品牌節慶活動,并將鄉村旅游建設與城鎮及村級規劃統籌考慮,指導和引導農民、開發發展鄉村旅游。
(二)樹立品牌意識,杜絕同質化
按照“一鎮一游”“一村一品”的思路布局,建設品牌化鄉村旅游產業帶。要突出特色化和創意化路線;要堅守鄉村旅游的鄉村性,以此來區別于城市休閑項目;要堅持鄉村旅游的本土性,適當嫁接其他文化以此來區別于他鄉,避免同質化競爭。如:道路建設突出鄉村休閑和鄉村野趣,區別城市旅游與景區旅游,以鄉村鄉土氣息為核心吸引力,開發鄉村野趣為主題的鄉村休閑和體驗旅游項目集群。
(三)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
作為鄉村特色的土特產品,以綠色純天然無污染健康而深得游客青睞。旅游商品既要有能夠滿足普通大眾消費的產品,又要有產品高端質量上乘的優質旅游土特產商品,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通過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幫助當地群眾實現更大經濟收益。為旅游消費者提供更多適銷對路的農副產品,要延長產業鏈,真正把農業生產的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該區域農業生產發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同時又以優質土特產提高當地旅游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