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性階段。并且小學語文的學習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小學語文的學習和其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一課題在教育領域內被廣泛的關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教學質量
一、 教材和情景結合,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所以教師教好小學語文并讓同學們掌握知識是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材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教師需對教材進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教材中的文章所蘊含情感的發掘和運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進而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內容并和文章所蘊含的情感達成共鳴。通過對文章蘊含感情的理解可以很好的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比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鼓勵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針對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更好的掌握文章內容,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予以表揚,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促進情感教育滲透于教學中。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采用具有樂趣的情景教學模式,是很容易被好奇心強和動手能力強的小學生們所接受的。情景教學模式課堂充滿生動和活力,充分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也吸引了小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樣的方式不枯燥乏味,具有創新性和合理性,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努力做好組織協調和解答問題的工作,并且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性階段,進而促進在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將情感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二、 三段式教學模式,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閱讀、理解、練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必不可少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又稱為三段式教學。閱讀是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階段,理解是學習文章的必要階段,而練習則是鞏固加深階段。采用此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能更好的促進同學們的學習和思考,還能更好的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進而提高質量。
比如,老師在講授小學語文課文可以采用以下的過程:首先讓學生們自主預習,通讀課文,標注段落和自己不認識的字詞以及不懂的段落。讓同學們對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然后教師再對文章進行講解,當講解到重點生字和生詞的時候,可以結合文章的內容和情感進行講述。然后再進行深層的講解,使學生能更好的通過重點的字詞來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另外,通過結合文章,表達出詞語或句子所體現文章事物的特點或者精神,使學生在學習后能在掌握文章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到事物所體現的優秀精神。最后,為了促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學習重點,教師可以采用以文章中心詞語為題,開展作文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從而促進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通讀全文是掌握文章的初步,然后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并理解掌握是學習文章的中心過程,最后開展的作文練習就是學生鞏固加深階段了。這樣的三段式教學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這個過程中再融入情感教學,課堂效果會很顯著。
三、 轉變傳統模式,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在講臺上的講解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然而,這種模式具有它的局限性,因為這種模式是以老師為中心的,單方面的教學,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對語文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長期以來,這種模式就會導致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能得到表達,學生和老師之間對于課文內容的見解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更沒有辦法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所以,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多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理念,積極主動的將課堂主體地位交于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應該以學生能接受的教學模式,或者是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教授,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并且教師應該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心理,在更好的理解學生的同時,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和藹,耐心地和學生交流見解,縮短和同學之間的心理距離,更加的促進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和落實。
比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文章主旨,概括中心思想,并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對文章所蘊含的情感進行了解,然后在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過程中,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其對文章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基礎能力,從而給予有效的方法。通過老師和同學對文章見解的交流,能夠拉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教學順利的進行和有效的完成。然后進入文章的深入學習,通過以上的互動來總結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帶著這樣的問題進入通篇學習。由于帶著疑惑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加明確要學習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依然要保持關注著學生,繼續了解學生在深入學習過程中思想的變化。當講到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的情感,然后讓其表達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最后,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寫一下讀后感或者將自己的學習感想和同班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無論學生表達得怎樣,教師都應該對其進行鼓勵,以便于增長孩子的信心。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以及想法和情感的交流,會促進小學語文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和提高教學質量。
四、 總結
小學語文是語文教學過程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的學習是不容忽視并需要引起重視的。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并且滲透情感教育于語文教學中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新型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彬.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2).
[2]李衛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情感讀本,2016(2).
[3]王麗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7(2).
作者簡介:馬書杰,吉林省榆樹市,榆樹市新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