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學以增進學生美術知識和培養學生審美觀為根本,而美術教學評價作為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初中美術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美術教學中具有重大價值。本文旨在對初中美術教學特點進行研究,分析美術教學的重大作用,結合實踐教學經驗,提出了三大措施,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實現美術教學評價。
關鍵詞:美術;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作為一種促進教學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改善的重大教學方式,主要通過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進行分析,并進行總結,以得出正確的判斷,為下一學期教學提供參考。無論在美術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在美術宏觀思想的升華等方面都受到教學評價的直接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初中美術教學具有促進意義。然而,受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教學評價中存在諸多的弊端。如何做出正確的評價是當前初中美術教學的重點。因此,為獲得合理科學的評價,我國各大院校教師,對初中美術教學所具備的特點進行嚴格分析,采用科學系統的評價措施,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一、 初中美術教學的特點
(一) 具有濃厚的工藝性
初中美術教學具有濃厚的工藝性。它不同于小學教學的繪畫作業,具有自身獨特的工藝特性,產生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多種工藝性美術作業。同時,初中生對美術的認識不再依靠單純的興趣,而是向現實的深度發展,以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擴充自己。
(二) 具有豐厚的知識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的最佳階段,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且有極強的求知欲。因此,具有豐厚知識性的美術課程成為最受初中生喜愛的課程。同時,隨著初中生知識層面的擴展,其邏輯思想與理性分析能力不斷地增強,從而更加希望擁有更多的美術知識來填充自己,以指導自身能夠獲得完美的美術作品。此外,要加強美術教學與生活化的結合,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欣賞能力,從生活中發現美術,提升繪畫能力,拓展知識面。
(三) 具有獨具一格的創造性
美術課程設置中要融入創造性,使其成為個性化,有意義的實踐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造機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闊學生的美術形象思維,形成別具一格的學習方式。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才能打好堅實基礎。同時,初中階段學生個性得到充足的發展,這對后期繪畫風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
(四) 具有強烈的動機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無論從學生的認知還是邏輯思維等方面都顯著的增強了,但是其學習動機沒有改變,依然依靠著“興趣”在發展,這種“無意性”的學習動機強烈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在初中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其主要表現在,如果教師在布置課后美術作業時,即使對美術作品沒有任何興趣,但只要作品有意義,且有較強的美術欣賞價值,學生仍然會認真地完成。因此,學生美術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依賴于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二、 初中美術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實施建議
(一) 評價要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原則
對于任何教學科目,其教學評價都要具有針對性,這是教學評價所具有的根本原則,只有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才能真正地實現教學的價值。然而,自美術教學課程改革之后,教學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進而直接對教學評價產生影響。由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進行創作時,會產生獨具一格的畫作風格。因此,教師要時刻地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并積極地期待每個作品的誕生,進而做出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此外教師應該從多角度、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欣賞,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培養有創造性、有潛力的學生。
(二) 結合教學活動做出有效評價的原則
評價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以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美術修養和美術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原則和美術標準,無論評價來自于教師還是同學,其根本都是促進相互進步,以獲得較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在《美術課程標準》這本教材中,提出了一系列繪畫技巧和更加實用性的美術教學內容。教材內容設定全面,在指導畫作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繪畫風格,講述不同的美術學習技巧和美術內容。以實現學生全方位、個性化的發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有目的的選取,科學教學評價以及教學技巧等作為教學的基本元素,構成了一套完美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是實施教學的根本。因此,教學評價應始終與課堂實踐教學活動聯系。此外,在設計的教學目標時,要制定統一的評估范圍和標準,并實行全公開措施,以保障評價的科學性和精確性。為學生進一步的發展創造條件,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面向全體師生開放評價原則
我國教育發展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標準,不僅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還要形成良好的素質。同樣,美術學習也不例外。然而,在美術課程教學活動中,要極力地推進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因此,無論美術作品畫得好壞,只要參與了,并從中學到知識了,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教學的關鍵。此外,在參與評價中,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三、 總結
適當地進行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義。現今,初中生對繪畫的喜愛處于低迷的階段,為全面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重拾美學的欣賞力,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從而使學生親身體會到美術評價的價值和意義。美術作為培養學生素質修養的課程,也是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藝術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體會到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張忠發,李明,王偉.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12.
[2] 朱麗,李科,周性茂.尋找美術課程與教學的評價語境[M].中國美術教育,2013.
作者簡介:吳淑萍,福建省龍海市,福建龍海程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