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與時俱進地不斷改革和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也隨著時代進步而日趨豐富多元。中國武術是中國文化瑰寶之一,象征著中國偉大而又悠長的發展歷史。中國武術本就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將中國武術與體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這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良好途徑和手段,同時也是豐富當前體育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身體機能和體育學習興趣發展的可行性教學舉措。因此,本文將結合當前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實際狀況,淺析武術教學活動在學校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教育優勢。
關鍵詞:武術;體育教學;教學優勢
在我國學校教育課程安排中,體育教學活動始終占據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教育地位,這主要是由于體育課程的設置將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和積極健康心理素質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與此同時,為了全方面地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遵守新世紀教育改革要求,學校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收獲健康強壯的身體和多項體育運動技能。而將武術融入學校體育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新世紀的教學改革創新,這不僅僅是因為武術是中國傳統的運動項目和文化精粹,更是因為中國武術能夠引導學生掌握健身和防身等運動技能,同時武術教學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文將結合當前我國體育課程教學實際淺析武術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教育優勢。
一、 武術與體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的發展
中國武術運動項目中的動作較為多樣并且成為一套復雜的動作體系,同時對于練習者動作是否標準具有嚴格的要求。武術強調練習者在進行運動的過程中要達到“內外兼修”的運動效果,而“內外兼修”是要求練習者需要在武術運動過程中進行手部、眼部、腿部、身體等等部位的形體鍛煉活動,此為“外修”。“內修”則是強調武術練習者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平和的心境、鍛煉其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狀態。“內外兼修”的武術運動要求能夠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武術運動活動的過程中既實現了自身身體素質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能夠逐步地鍛煉學生堅毅勇敢的積極精神品質。
另外,武術運動項目中的動作宜動宜靜、松弛有度,這樣的運動訓練符合學生身體發展的科學規律和當前體育課程教學要求。同時,在練習武術項目的活動中學生自身運動中樞系統等大腦機能和肌體協調性均能獲得系統的、科學的指導和鍛煉強化,因此武術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對于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和健康生長發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武術與體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精神品質的養成
體育教學的目標除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以外,還注重引導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陽光開朗的健康人格,并且堅持體育鍛煉還能夠逐漸地培養學生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等等良好精神品質的養成。而中國武術經過悠悠歷史的沉淀和升華,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武術自身就具有中華“武德”的良好內涵。武術強調注重禮儀和優秀運動品德的培養,因此組織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武術運動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形成“尊師重道”“友善待人”“團結合作”“嚴于律己”等等優秀的道德品質。
例如,教師在組織進行武術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與其一起行傳統武術禮儀、互相鞠躬問好,由此能夠通過小行為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形成尊師重道、友善待人的禮儀習慣和思想品質。而在長期指導學生進行武術體育教學鍛煉的同時,教師還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克服枯燥鍛煉的過程中不斷地磨練其吃苦耐勞、勤奮進取的積極學習精神和堅定意志,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工作發展都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三、 武術與體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符合當前的教學改革趨勢
武術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珍寶,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自然應當受到重視和保護,而將武術與體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改革舉措便是保護和發揚武術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與此同時,由于武術的發展歷程悠久,因此武術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并且學生自小或多或少都能夠從長輩、影視等等多方面接受武術文化的影響和熏陶,而學生從小對武術萌發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將成為武術與體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的主要改革原因之一。
另外,武術在體育學校教學過程中對于場地和器械配備等硬件教育設施的要求較少,適合不同學校的教學需求和體育教學條件。我國當前仍舊存在許多學校由于體育運動器械配備水平較低的原因而影響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質量,而武術運動項目與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結合既能夠很好地彌補體育設備不足的教學問題,又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體育教學內容和體育活動形式,從而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習興趣并且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和教育任務。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武術運動項目這不僅僅是繼承中國優秀文化和推廣弘揚武術精神的有效教育途徑,更是學校體育課程與時俱進完善體育教學內容、豐富體育教學活動形式的有效舉措。然而,武術在體育教學實際中還需要教師積極地學習相關專業技能知識以此增強自身的武術教學指導能力,并且教師還需重視學生在武術運動過程中加強其良好思想道德和武術精神品質的教育指導。
參考文獻:
[1]中國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武術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338-357.
[2]紀秋云.武術——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283-395.
[3]喬鳳杰.武術哲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67-108.
作者簡介:韓全民,陜西省西安市,西北武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