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2015年的兩會中明確指出“互聯網+”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是與傳統產業之間進行結合。同時“互聯網+銀行”也是互聯網金融在未來進一步改革的主要載體。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實現對風險的管理是提升自身競爭力重要途徑之一,而在“互聯網+銀行”的背景下,必須要考慮采取什么措施深入改革互聯網技術[1]。文章主要探究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對傳統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并探究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差異,提出傳統商業應該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基于“互聯網+銀行”模式的風險管理模式的突破渠道,促進傳統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變革。
關鍵詞: 互聯網+銀行;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變革措施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改革,2015年的兩會中第一次指出要制定出“互聯網+”行動規劃。該規劃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服務行業的融合,高效的利用互聯網對生產資料的配置和使用,同時加強各個領域內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全面提高實體經濟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水平[2]。“互聯網+銀行”行動計劃是互聯網與銀行業的融合,是互聯網改造傳統商業銀行的升級版本。“互聯網+銀行”的精髓在于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商業銀行的嫁接,以數據為核心、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在客戶營銷模式、生產技術模式、運營流程模式和業務發展模式等多維度、多層面實現顛覆性創新,助推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時代下的轉型與升級。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指商業銀行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監測和風險處理等環節,來預防、規避、分散、轉移或抵補經營中的風險,從而減少或避免經濟損失,保證經營資金安全的行為。商業銀行金融活動的核心就是在承擔風險的情況下獲取利潤,其風險管理作為銀行穩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互聯網+銀行”趨勢下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進行變革,突破時間、空間及信息不對稱的限制,為商業銀行的轉型提供基礎性、專業性、保障性的支持。
一、“互聯網+銀行”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作用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互聯網+銀行”是商業銀行必然的發展方向,而傳統的商業銀行也在逐步實現轉型發展。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實現風險管理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水平,也能夠應對“互聯網+”所帶來的各種挑戰與困境。所以,,商業銀行必須充分認識到互聯網中大數據對自身風險管理產生的影響,并提前做好相應的應對策略。
1、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拓寬商業銀行獲取數據信息的渠道
利用互聯網能夠使商業更便捷的獲取風險管理的數據信息,也使數據獲取的維度趨于多樣化,獲得的數據更加準確具體。傳統的商業銀行所儲存的數據往往是結構化數據,這種數據的特點在于依據保存,而且規范化程度高[3]。但是其缺點在于局限性較強,而且格式化和菜單化特征顯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夠很好的處理該數據儲存中的缺陷。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和運算,獲得具備商業化的數據價值信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極大地降低了數據獲取的難度,而且極大地縮減了數據的獲取成本。
2、“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音帶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轉變
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能夠增加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數據變量和觀測視角,推動商業銀行以內部評級體系為核心的模型方法持續升級優化、運算方法不斷改進、量化技術不斷更迭、模型精確性和準確度不斷提升。在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下,商業銀行初步建立了以客戶內部評級為核心的模型方法體系。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或購買或自建網絡平臺等方式收集更多的線上線下數據,并通過對更多的海量非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信息進行挖掘運算與模型推演,將數據信息轉化為評級模型中比較清晰的變量。比如,在銀行卡的行為評分模型中對于客戶收入和支付能力變量值的采集,以往均為客戶直接填寫輔之以一定的經驗矯正,而在借助大數據技術后可以跟蹤客戶網絡支付交易以及消費習慣等大量數據來校驗其收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為該客戶核定更為貼切的透支額度。
上述從數據到變量的模型推演過程主要依賴于云計算技術。云計算技術基于互聯網服務,其交付模式具有動態可擴展性和資源虛擬化的特征,分布式處理技術能夠不斷擴展海量數據處理空間并進行高速分析[4]。將云計算結果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技術進行對接后,商業銀行可以全面升級數據處理及量化分析能力,加速模型反應速度和增強抗壓能力,提升內部評級、資產組合等各類數據模型的度量準確度,從而有效改善風險管理對于信息的甄別能力。
二、“互聯網+銀行”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改革渠道
“互聯網+銀行”的不斷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變現為兩個方面,其一,互聯網企業通過各類互聯網模式和技術手段進行線上和線下支付以及貸款等服務。其二,傳統的商業銀行不得不改變自身的經營戰略,并且實現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聯系,還包括對風險的管理等范疇的探索。
1、提高對區域的風險評估體系標準,重視區域的特征差異,對區域內的發展做出精準的判斷,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穩定加強對區域業務的開拓,完成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改革。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低于特征,經濟水平的發展不均衡現象非常顯著。商業銀行在國內的發展或者是國家化發展都必須重視對風險的管理。商業銀行需要以國家戰略目標位主導,關注大數據能夠為區域風險預估提供的優勢和條件,為區域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5]。
2、創建風險管理的評價和預估系統,“互聯網+銀行”條件下,銀行風險管理模式的主要特點為自動化與數據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突破數據儲存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能夠更快的促進各個維度內的風險評估。
結束語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學者開始重視互聯網和大數據對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生的影響以及對未來改革戰略的作用。互聯網+銀行是必然的發展潮流,明確“互聯網+”對商業銀行所產生的作用和意義,重視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拓展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改革途徑,加快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禮娟.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中間業務對中國上市銀行經營風險的影響研究[D].安徽大學,2017.
[2]王曉光. “互聯網+”與利率市場化:面向商業銀行風險的業務結構調整與變革[J]. 中國市場,2017,(07):95-96.
[3]范海霞. 我國傳統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變革的發展方向——“互聯網+”模式下[J]. 現代商貿工業,2016,37(30):111-112.
[4]彭鵬. 從信用風險測評到客戶行為跟蹤——試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模式變革[J]. 中國商論,2016,(10):87-88.
[5]何丹蘋. 金融脫媒對中國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作者簡介:姜華,出生年月日:女、1972年9月,籍貫:山東省即墨市,學歷:本科,畢業學校:山東財政學院,職稱: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