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桂芝
摘 要: 幼兒階段的教育對于幼兒以后的個性、思想、價值觀等有著巨大影響,尤其是在幼兒階段對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啟蒙與培養,在幼兒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因此,幼兒教師要把幼兒的興趣引導到對數概念的認識和運算上,有意識地發展幼兒思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其對于個體人格塑造和思維能力養成發揮著巨大作用。研究表明:3歲是幼兒數組及加法學習的關鍵時期;5歲開始,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萌芽。所以說,3~6歲是幼兒數學學習乃至思維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本階段適時地對幼兒實施數學教育,對兒童終身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數學教育的四個目標:一是教導幼兒掌握一些淺顯的數學知識,二是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三是培養幼兒初步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四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但在當前的學前教育架構下,部分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還是為了完成某種既定的學習任務,也就是僅僅停留在《綱要》指出的第一階段。不可否認,這類文化課確實能為幼兒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為幼小銜接提供便利,但是讓幼兒主動地學,有意識地把幼兒的興趣引導到對數的概念的認識和運算上,發展幼兒思維,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在本階段教師應該著重要思考的。在幼兒思維養成的關鍵時期,培養其正確的思維習慣要遠比告訴他們“1+1=2”重要。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幼兒應該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中心和重點。但是,在授課活動中,幼兒教師絕對是整個活動過程的主體。教師的教育實踐過程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要想獲得突破性的成效,必須從注重自身素質提高和教學理念的轉變。
一、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自主解決問題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道題:5+6=()。這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很常見。對這個問題幼兒只要注意到“+”“=”就可以判斷這是一道加法題,幼兒只要把兩個數字相加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像這類常規問題,不需要閱讀任何文字信息,只需要根據記憶就可做答。
另外,一位教師給出了這樣一道題:小明和小紅想買一些水果,需要15塊錢,小明現在有5元錢,小紅有6元錢,他倆加起來的錢夠么?這是一個非常規的問題,需要認真閱讀題目,不放過每個環節才能正確做出答案。在測試階段,大多數的幼兒能在紙上寫出11元錢,卻很少有幼兒能寫出“夠”或者“不夠”,因為他們忽略了題目問的是“是或者否”。幼兒在解決某些非常規問題時受到了常規問題的干擾。
兩道題提煉出來的數學運算都是5+6=11,但是運用到了不同的數學模型。第一題,簡單的個位數加法,求和后寫出答案即可;第二題,不但需要求和,還需要將兩個數比較大小,還需要判斷在生活中能否用11塊錢買15塊錢東西的現實實際。如果把第二個題目再加上實際的元素,比如商場正在打5折,是否能購買下原來的那些水果,這樣不但能把乘法運算融入其中,還能向幼兒講授“打折”是怎么一回事。常規問題和非常規問題對于幼兒思維的鍛煉程度是不一樣的,常規問題往往是復雜問題的提煉化和理想化;非常規問題更貼近于實際,需要幼兒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獨立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更加貼近生活,更能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二、善于觀察,在幼兒一日活動常規中尋找教育契機
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全面、普遍的,要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時刻感受到數學的存在,體驗到數學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讓幼兒由內而外地感受到數學之美。
在幼兒喝水、吃飯、如廁時經常會出現擁擠推拉,這時可以讓幼兒主動提出解決辦法,有的幼兒就說可以分組,將所有小朋友分成幾組,然后按照次序依次進行;在幼兒戶外活動時經常會搶先要做,這時可以要求他們排隊、報數,按照次序依次活動;在幼兒入園離園時,家長要出示接送卡,這時可以安排一些幼兒值日,幫教師把收到的接送卡依次放在指定位置,并報出接送卡總數,統計還有幾個小朋友沒來等。類似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細小環節中,說明幼兒生活中確實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教育時機和內容,只要教師心中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有對數學學科的了解,善于觀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時機,支持并創造條件讓幼兒大膽猜想探索,幼兒就可以學會解決問題,獲得主動發展。
三、有效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1、幼兒教師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教師應明確幼兒的數學活動是一種準備性的學習,是讓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時期正是人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幼兒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教師通過一定手段來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創造性等。同時,幼兒時期的數學教育與小學數學有本質的區別,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觀念,轉變重視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視創新、實踐的教學傾向,而應該在幼兒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重視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從小形成具有發散性和創造性的邏輯思維。
2、在游戲教學中培養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游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游戲也是幼兒階段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由于幼兒所處的階段好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就要利用幼兒的這些特點來創新教學方式,在游戲中進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因此,教師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將游戲與教學相聯系,游戲中蘊含數學邏輯,數學邏輯促成游戲的進行,從而實現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期的孩子對生活充滿好奇、興趣、探求欲,他們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嘗試,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也是兒童的顯著特點,同時,數學也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因此,教師就需要根據幼兒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將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
總之,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授課理念體現了幼兒教師對學前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不同理解程度,也體現了對這份神圣職業的責任感。以上列舉的是筆者的幾個小的教學案例,在日常教學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思索、內化的東西。學前教育是個體成長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教給幼兒正確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林曉峰.談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數學的有效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王凌莉.初探游戲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家教世界, 2012(10)
[4]張曉晴.淺析幼兒園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情境創設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