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軍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少、慢、差、費”的閱讀教學制約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健康發展。針對現今熱點問題“教學實效性”,主要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提出了針對實際問題的系統解決思路。通過相關的調查等方法獲得一手資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了概括、分析,并根據小學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研究。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概述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主要由四部分構成: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影響。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部分占據了很大比例,說明了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需要投入的精力最多。閱讀是通過視覺獲取信息的過程,不論在我們的生活還是學習中,都需要用到閱讀。而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是學習的第一鋪墊,具備了閱讀能力才能通過閱讀獲取信息。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環節,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語文學習效果的好壞。我們傳統的閱讀課堂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下的課堂氣氛往往是沉悶壓抑的,缺乏師生互動,不僅違背了語文閱讀規律,同時也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閱讀教學方式上,以往遵循的是“組織教學—復習舊知—教師講解,分析課文—鞏固練習”這一基本教學模式。這種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不可能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意識,而且評價標準單一,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創新的欲望。還有,現在課堂中語文教師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主要通過閱讀課本來進行,缺乏有效的創新方式,導致學生出現學習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這成為我們語文教師頭疼的事情。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對策研究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首先應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靶抡n標”在第一學段就明確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痹诘湍昙?,課本所選的文章大都是故事性很強、貼近學生生活的寓言、童話,教師首先要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閱讀,在閱讀中體驗學習語言文字的樂趣,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有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如低年級那么濃厚,教師要適時地引導,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要尊重熱愛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另外,教師要創設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要結合閱讀內容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能很快融入閱讀的環境中去,使閱讀的效果進一步提高。同時也要提倡學生廣泛閱讀,因為廣泛閱讀是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最好的方法。
(二)加強知識文化素養
新課程對教師知識文化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與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文化底蘊密切相關。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功底,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邏輯等方面的知識都要過硬,特別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文學功底深,教師鉆研教材就深,處理教材的能力就相對較強。而教師鉆研教材的程度,教師與文本對話是否充分、準確、深入,往往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三)提高教學技能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講者需要具備多種能力,包括教材處理、教材分析、教材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課堂設計能力,教學管理、課堂調控能力等。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教師的多媒體運用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學管理調控的能力,現在的課堂是生成性的課堂,在生成性的課堂上,不可能一切按預設發展,需要教師“以學定教”,根據學情進行靈活調控。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達到感知文章、理解主題、滲透情感、積累語言的目的,并加以適當運用,使其得以訓練學生能力,讓學生喜歡閱讀、喜歡學習,不斷提升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勇于表態,樂于探究,充分調動他們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在提高其素質的同時,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當然,提高課堂實效性的辦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總結。我會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在實踐中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讓我的課堂充滿活力,增強實效。
參考文獻:
[1]曹明海,陳秀春.語文教育文化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2]崔巒.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學語文教學,2009(10):5.
[3]姜明紅,陳星.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活動有效性探微[J].教海探航,2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