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河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應該緊緊圍繞新課標的精神,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的理念,轉變教學的模式,創新教學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活動的多樣性,從內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進行探討,教師應積極提供豐富的課程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帶來的震撼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樣性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是教授基礎語言知識和普及日常的語文常識,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借助一些教學活動來進行授課,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能夠鍛煉自己并且提高語文文化修養,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
一、教學內容具有多樣化
課堂教學主要依據的是教材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新難題,因為內容具有難度或者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會造成他們理解上的偏差或者導致理解速度變慢。為了讓教學內容變得簡單化,同時變得豐富化,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在進行課本內容授課的時候,教師常常會運用一些互動的方式,比如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或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一些檢測性練習或者對學生提問,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問題,努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這個參與的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在進一步的思考與課后的練習中,查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為以后有針對性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老師可以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這個環節能夠加深學生和老師的親密關系。課堂上進行檢測,能夠很好地利用活動的及時反饋性,活動中學生表現出的極大興趣能夠使其鞏固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在旁邊加以提示性地解決問題,引導他們正確進行思考,這樣能夠及時消化教材內容,使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2.在教授課外知識時,教學活動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課外教學階段學習到文化常識是教材內容的拓展,開闊了學生的語文文化視野,從而能夠提高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探討積極性,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現并學習課文內容以外的文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師在結合自己專業知識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精心挑選并加深一些語文教學內容的難度,讓學生明白語文教學不只是傳統的書本內容授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進行探討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在小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語文教師尤其要做到善于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先進教學經驗,然后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方式,要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只有真正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調動學生的興趣,讓語文課變得輕松活潑。
1.常規語文知識教學
備課階段教師需要了解語文教學的常見形式,并認真分析這幾種方法的優點以及缺點,經過對比研究后,選出最好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亦不能忽視傳統教學形式的積極作用。
2.運用新媒體教學
運用現代新科技手段進行教學,教學活動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會因為多媒體播放產生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態度,教師針對學生的各種不同反應,及時在活動中加以引導,而且要及時梳理學生的各種思想動態,幫助學生正確體會課本教材想要傳遞的思想內涵,并梳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多媒體教學環境里,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先進科學性,另外也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使他們不斷學習充電,進而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三、多學科知識融入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中
從深層意義上講,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多樣性也表現在其他學科知識的多維性滲透,作為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1.人文知識交流互動是語文課堂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這種教學互動活動中,要創造性地、合理性地把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活動中,而且也能學到其他人文學科知識,拓展人文知識,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而且也學習到其他學科知識,引發他們主動地進行探討并學習新知識。
2.語文課教學活動還滲透了一些理科知識,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在思維和認知方面正處于成長的階段,所以,如果將理性知識滲透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理性分析,并鍛煉了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變得有秩序。教師可以在教學互動中嚴格規定一些活動需要注意的細節和規則,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最后還需要教師做出理性的中肯的評價,這樣能夠讓學生通過活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經過反思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然后延伸課外知識,進而使綜合學科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月紅.“境”的魅力:例談小學語文課堂多樣性情境的創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0):22.
[2]王雪.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