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然 劉立蕓
摘要:本文以如何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與小學數學課程的無縫
對接或生態融合提高其實效為主要出發點,分析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
學課程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重點探討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小學數
學課程深度學習和內涵發展的途徑和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提高
課程實施力提供一定的借鑒——不斷完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模式,促
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體驗能力和信息意識的提高,逐步形成“課堂
無邊界、思維無止境、信息無極限”的數學課程新理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信息技術;深度學習;內涵發展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程度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較廣泛。但是,某些教師由于自身學科知識體系、教學預設能力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不到位的原因,致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不到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過分依靠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嚴格按照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最基本的要求搜集并演示相關學習內容,導致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案缺乏靈動性,整合性和發散性。長此以往,束縛了一部分學生數學能動思維和個性學習策略的有效形成。
第二,生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只關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與演示,而忽視學生和多媒體課件之間的交互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導致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率降低,從而影響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靈動性。
第三,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不合理。在數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學學習情境,或關注生活場景或關注算理和定義的推導過程,忽略了將兩個重要要素的有機整合,導致學生或覺得數學知識枯燥乏味,或因嘩眾取寵的情景而淡化了算理和定義推導過程中的自主生發。每一個要素的缺失都會導致一系列無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在三角形這一內容的講解中,絕大多數教師都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相關情景對學生進行系統講解,但是在圖形解析中的形象展示卻有所欠缺。長此以往,學生圖形認知能力就會弱化。因此,寓教于景至關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二、信息技術促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模式的系統形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育者要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予高度關注和廣泛重視,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來實現數學教育價值的最大化,深度達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創新課程教學方式,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擴大信息學用渠道。因此,筆者認為關于開展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和內涵發展的研究,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在小學數學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所在,積極開發并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更便于師生溝通的渠道,更直觀形象的數學思維形成工具,更寬領域的數學資源和更注重數學體驗、實踐與創新的創客空間,將其作為構建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模式、提高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和形成數學學習科學的重要工具,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程實施的創新性、開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發展。
其一,創新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環境之下,學生可以以一種更為直觀、具象的方式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可以有效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在過程演變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步使學生養成探究意識和科學精神。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課程實施過程中師生、生師和生生間的交互頻率,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實踐創新的效率。
其二,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或教學資源庫等渠道開發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數學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精神。
其三,擴大信息渠道。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之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創客空間對課堂教學做拓展延伸,打破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將更多的教學方式和信息源融入其中,使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形成朝著自主探究、多元化生成、思維無極限和實踐與創新的方向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環境輔助下的高效生成
1.以信息技術為重要輔助手段,豐富數學教學內容
教師要以信息技術為重要輔助手段,逐步充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環境下豐富的教學內容的融會貫通,促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檢索方式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高效搜集、系統整理和優化組合,進一步拓展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為學生提供豐富、科學、系統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指定的學習平臺上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檢索和深入研究,給學生“投入數學和思維拓展”提供適切的途徑與策略。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級小學數學《分數除法》這一章節的講解中,教師可以以分數除法計算、比的意義、基本性質理解和比的應用等內容為教學主要出發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網絡上與本章有關的教學案例、數字化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將其中的精髓部分進行整合導入,從而提高備課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分數除法的概念、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內容在網絡上檢索,從而掌握新的數學知識點,這樣能促進學生數學自主學習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創新教學導入方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小學數學教學導入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導入方式要遵循全面導向原則、興趣激發原則或認知鋪墊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大膽創新與反常規突破,將靜態知識以動態方式進行呈現,技術與應用相結合,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能夠促進本課數學知識生成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導入情境[2]。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級小學數學《負數》這一章節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在此基礎上利用Flash動畫為學生演示溫度計的變化情況,讓學生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溫度計基本要素進行交流討論,如“每一個小格表示的是多少攝氏度?”、“那么,5個、10個小格又分別表示多少呢?”等,并以零度以上的氣溫和零度以下的氣溫為示例進行分析,由此引入本課的教學主要內容——負數,使學生能夠盡快進入到負數相關內容的學習狀態之中,注意課堂教學環節的凝練高效。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環節有效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要精心設置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環境,讓其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度融合,促使其由單一的輔助形式朝著多元化的輔助形式方向發展,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確保各項教學活動地順利實施,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深度達成。對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其年齡和心理特點入手采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術輔助策略,構建引導啟發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3],實現學生具象思維與數學知識抽象思維之間的過渡無痕。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級小學數學《百分數》這一章節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中設置兩個題目:
(1)學校預計于2018年建筑一個面積為4000平方米的操場,但是實際建筑面積為5000平方米,實際建筑面積是預計建筑面積的百分之多少?
(2)學校預計于2018年建筑一個面積為4000平方米的操場,但是實際建筑面積為5000平方米,實際建筑面積比預計建筑面積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結合題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就本題的實際情境進行真實演練,以一種更為動態的方式將其展示給學生,學生對兩道題型的異同進行深入觀察和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利用畫線段的方式加強理解,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加深對百分數復雜題型的理解。
(四)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學習并具備科學精神
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形象生動的輔助手段來突破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把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的、不能感知到的知識通過情景性、藝術性、靈活性和指導性的信息技術輔助工具來展示和體現。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多元化的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促進課堂教學的交互延伸。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通過數學認知體系的有效形成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綜合數學能力得以全面發展,并形成科學的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人教最新版六年級小學數學《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之中,為學生播放圓錐、圓柱的平面解析圖,通過一目了然的動畫演示,學生可以對圓柱、圓錐表面積計算公式深入理解,并對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探析,有效降低了學習的難度。然后,教師在平臺中設計了一套闖關練習題,練習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從定義何算理的判斷與填空,到基礎習題的練習,再到難題的挑戰,每做對一道題,多媒體平臺就會給予相應的語言激勵,激勵同學們闖到最后一關,看誰能摘得本課的數學“皇冠”,這樣的設計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學會學習和科學精神的素養形成做好鋪墊。
總結: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要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有效探索與大膽突破,進一步涵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并利用好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從豐富教學內容、創新導入方式、優化教學環節、突破重難點等幾方面入手,具象生動、激趣引導、深入淺出、過渡無痕、拓寬渠道、豐富資源……,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黃瑞英.“班班通”環境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5)
[2]康鑫,李奇志. 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有效情境的創設[J].華夏教師,2015,(10)
[3]教基〔2001〕17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6)
作者簡介:韓學然,男,出生于1970年8月,天津市寶坻區人,畢業于天津寶坻師范學校。現任天津市寶坻區電化教育技術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電教中心的日常工作和市電教館的業務工作。
劉立蕓,女。出生于1975年8月,天津市寶坻區人,畢業于天津外國語學校。現任天津市寶坻區順馳小學教務主任,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