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睿
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在逐漸完善,也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是小學義務教學的必學課程,所以要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憑借單一的教學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情境教學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滿足學生視覺的同時,更要讓他們在心理上認為是一種美的享受。
一、情境教學的含義及設計原則
充分了解了情境教學的含義后,才能在實踐中體現其價值。課堂中沉悶的學習氣氛對美術教學顯然是不利的,挖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情操是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從課堂中感悟生活,源源不斷地獲得創作靈感。教學情境的設計決定了教學的方式,也決定了學生接受的形式。
1.情境教學的含義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延伸的一種教學環境就是情境教學。這種教學環境是人為設計的,從情和境、因與果之間的關系為起點,創造具有典型代表的教學場景,將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認知、意識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獲得新知識的同時,增強團結合作、積極參與的精神。
2.情境教學設計的原則
情境教學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也要把學生的認知特點作為參考的因素之一,創設真實的、積極向上的、貼近生活的美術學習情境,重視學生思考問題的脈絡,滿足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
二、情境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小學生的想法是天真爛漫的,在他們的眼中,世界是五彩斑斕的,美術在引導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天空不一定是深藍色,太陽不一定是大紅色,他們通過手中的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美術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力、記憶力和想象力,還可以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讓他們熱愛生活。
1.童話故事情境教學
每個人對童年最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父母在自己睡覺前講的童話故事,《灰姑娘》、《農夫和蛇》等童話故事還沒等到會看書時就已經耳熟能詳了。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妙地布置場景,將課上要講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在美麗的童話故事里感受藝術的真諦。無論是繪畫、剪紙或是人物形象的描述都可以通過設置故事完美地展現,與此同時,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創作熱情和靈感被調動,大膽想象,在藝術創作中融入自己真摯的情感。
2.音樂情境教學
動人的音符、唯美的旋律,在不同的情境下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在美術的教學中,融入音樂的欣賞更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3.游戲情境教學
在講課的過程中添加游戲情境,更能調動小學生參與的興趣。課堂本就不應該是悄無聲息的,在玩的同時感受藝術的真實含義。當教師講授《我們的影子》時,可將學生帶到操場,璀璨的陽光下,學生自由舞動,盡情嬉戲耍鬧。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征,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4.角色體驗,表演教學情境
教師給出大致情境,由學生自己發揮,將內心所想通過故事的形式再現,體驗每個角色,將他們的特征領悟得更加透徹。同時,學生的表演欲望也可以得到滿足,有的甚至在表演的過程發現自己的一技之長,加上后天的努力,未來也是不可估量的。角色表演有時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情境再現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從小樹立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意識。
5.多媒體教學
隨著社會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方式應用得越來越廣泛。當然,在美術教學中多媒體得到了完美的應用。動畫、音頻、視頻的結合,對小學美術教學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但把美術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能讓那些坐不住的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比如在學畫海洋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PPT或是Flash動畫,向學生展示各地的大海以及海水中的魚,加上背景音樂,這種場景的美也是別的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6.民間美術教學
有調查表明,小學生對民間文化的興趣“主要與感情需要的內驅力有關”,是為了“從學習的本身獲得一種內在的快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民間美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娛樂性,努力營造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民間美術資源的表現形式和主題內容豐富多彩,特別是那些具有強烈的民族性的題材樣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轉化為持久的態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教師可通過營造學習情境提升教學效果。以剪紙為例,民間剪紙藝術蘊含著實濃郁的人文知識,且趣味性強,對于輔助教學有積極作用。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剪好的圖片(如十二生肖)導入本課教學,利用剪紙所蘊含的吉祥寓意、美好祝愿以及民俗習慣等激發學生為長輩、為教師、為朋友設計剪紙的興趣,使學生在情感教育主線的氛圍中,既認識到剪紙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掌握了剪紙技能增強了動手能力,有效促進了學生潛能的開發。。如,教師可以結合各種傳統節日進行教學設計,端午時節指導學生利用橡皮泥、蘆葦葉模擬包粽子,并以粽子外包裝設計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中秋期間教學生畫月餅圓月,春節期間畫舞龍燈踩高蹺貼對聯,等等,如此,既讓學生在傳統民俗的繪畫教學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含義,又增強了學習趣味性。除了以上所說的傳統課堂教學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去展覽館、博物館等地感受當地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讓學生通過實地接觸更深刻地了解本地的民族文化,既開拓了藝術視野陶冶了審美情趣,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種類多種多樣,情境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模式,學生互動的環節被更多地應用到了實踐中,而因此顯現出的成效也受到了整個教育界的關注。如何將情境教育應用在美術教學中以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相信完美的答案將在實踐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