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紅
【摘要】反思就是對自己過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描述、體會和感悟。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反思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體現形式,是一種有益的數學教學思維活動和再學習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思;習慣;課堂
學生的學習反思是課堂教學中更重要、更高級的思維。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和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因此,反思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傳統的“傳道授業”教育方式重視知識的灌輸,而不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導致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教育思想強調求同統一,輕視求異創新。在教學組織管理方面,習慣于一刀切,搞大一統,如統一目標要求、統一(標準)答案;在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上,老實、聽話、順從的學生是好學生,而那些愛思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觀點,敢于發表議論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意見的學生,則被認為是不守紀律、不懂規矩、搗蛋的“壞”學生。在這種教育思想影響下,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的欲望與能力均遭到了扼殺,從而形成思維的惰性。這種重直覺領悟、輕邏輯推理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方法上,造成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而不求甚解的局面。在教育評價標準上,只看學生的學習結果(甚至局限在考試卷面分數),而不看學生獲得結果的過程和方法;在教育方法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灌輸,而忽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學生是為了得到好結果、好分數而學習,而不是為了真正地掌握知識、掌握學習過程和方法、促進能力發展而學習,因而缺乏學習的內在動機,形成不求甚解、好高騖遠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而不注重扎實打基礎,掌握基本的方法技能,學生即使“知其然”,也不一定“知其所以然”。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上,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單向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學習,其主體性和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
因此,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改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角色,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帶著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這樣的目的來設計教學,并結合學生的自我提問,逐步實現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反思。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幾點建議
(一)備課要注重教學情境創設,誘導反思
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每節課的引入,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新課的導入鋪路搭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在知識關鍵處可以精心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如在知識生長點處提問,從一個知識點延伸出更多的知識來,為新知識找準生長點,誘發學生從已有知識向新知方向思考。可以在知識重點處提問,在知識聯系處提問,引導學生回想相關的知識,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記憶,用聯系的觀點把新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網絡中,以新知識聯想舊知識,并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學習水平,自己去自學、去發現、去再創造。也可以在知識的難點處提問,讓學生認知難點知識上的障礙,再通過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有所突破。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引入1/2+1/3后,教師可以提問:“這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嗎?分母不同的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為什么?”這樣設計的提問便問在了知識的關鍵處,有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為學生的思維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學生反思。
(二)利用“問題解決”讓學生進行課堂反思
“問題解決”是針對高年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并不是簡單的提問與回答,而是通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猜想、判斷、推理、驗證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而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加強知識與能力的雙溝通。例如,在講“多邊形面積計算”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操作,對問題進行反思:先想一想兩個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圖形?任意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又能拼成什么圖形?三角形面積應該如何計算?由此是不是能推斷出平等四邊形的面積?將知識串連成一條由簡入難、前后連貫的“問題鏈”,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探究、反思過程中,回顧舊知,獲得新知。
(三)在突破重點的過程中,誘導學生進行反思
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就是突破重點的過程。數學學習要像進行科學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總結出結論;也可提一些有啟發意義的提示性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自己去尋找答案,實現知識的頓悟與內化。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揭示問題、探索知識和規律,體會一個探索者的成就,進而積極思維,致使豁然開朗,如此遞進,將會達到更加完美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已學過的什么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哪一條邊?拼成的圖形的高是原來三角形的什么?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
通過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的轉變,能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因此,要把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