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
【摘要】公立醫院的績效管理不僅是實現衛生體制改革宗旨的重要舉措和手段,也是醫院實現自己戰略目標的重要步驟,反映了醫院具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同時也是構筑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本文就深化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在公立醫院進行績效管理的意義,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為推動各地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一、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一)保證公立醫院改革的宗旨得以實現
從200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1]10號)指出“合理確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研究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完善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將醫務人員的工資收入與醫療服務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成本控制、群眾滿意度等掛鉤”。突出“合理”和“公益”,首次將公立醫院改革目標“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和“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統籌兼顧。
(二)醫院績效管理能兼顧醫院公益屬性和經濟屬性的思想
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醫院績效管理制度,做到貫徹和執行《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和《關于印發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衛體改發[2015]89號)等相關文件的規定,規避趨利性,尊重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營造優秀的績效文化,保障醫院不偏離公立醫院的組織目標,與社會環境和諧發展。
(三)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并重
通過加強醫院績效管理,可以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并重。激勵在先,提高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約束在后,規范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行為,提高管理執行效率。
(四)進一步推動現代醫院管理水平
在看病難看病貴、人口老齡化、醫患矛盾激化、內部分配不公等新形勢下,迫使醫院加強績效管理,建立起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細化運營績效管理制度,并持續加以改進,是豐富與發展現代醫院管理的重要方法。
二、醫院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醫保支付結算方式、各地政府部門對公立醫院投入差異很大,導致全國公立醫院績效政策差異較大,各個醫院績效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方式不統一,導致得出的結論有差異。同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涉及很多部門和社會團體,缺乏更多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勢必會影響醫院績效管理制度的公平性和執行力。
根據《關于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評價的指導意見》精神,人員績效考核將由各醫院自行開展進行,該項政策只給出一個原則性的要求。雖然要求各醫院要建立醫院績效管理制度,但相關體系至今尚未建立,很多醫院缺乏考核方案和指標體系的研究能力,也沒有購買相關的績效專門軟件。各個醫院績效考核方法及考核指標各自為政,隨意性很強,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技術風險程度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在新形勢下,公立醫院改革涉及政府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衛生計生部門、發改委等多部門協調,各部門間協調性不夠,監督機制缺乏;各個部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關注重點不同,在改革目標、政策重點、實施途徑、操作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差異,導致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的推進難度較大,各項改革政策很難做到及時出臺和落實,影響改革的連續性和嚴肅性。
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各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以緩解突顯的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公立醫院運營壓力較大。同時,還面臨醫療行業人才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但當重等特點,穩定醫療技術人才也是各個公立醫院較為棘手的問題,公立醫院發展困難重重。
三、對策建議
(一)建立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雖然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但各地政府部門須建立起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推動公立醫院各項改革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促進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持續保證公立醫院將公益性作為工作宗旨。
(二)建立科學的醫院績效政策
至少在省一級政府部門建立起適合公立醫院發展需求的醫院績效政策,科學設置體現公立醫院行業特點的績效評價機制,制定內部統一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能充分體現醫務工作者的技術風險程度、勞動強度、責任風險、工作效率、服務質量等方面。
(三)建立科學的協調配合機制
進一步加強醫改涉及的各個部門的分工合作,以各級黨委政府為第一責任人,充分授權,全權負責。建立起與各部門政策制定與落實的協調配合機制,特別是抓好落實和持續改進,切實推動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
(四)正確應用公立醫院績效管理考核方法
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醫院面對長期較低的醫療技術收費價格,藥品收益取消,醫院的補償來源從三個渠道變成了兩個渠道,即醫療收費和財政補貼。如果地方財政補貼不足,只有寄希望于醫療收費價格的提高,但面對醫院的公益性質,政府必須建立起科學、合理并適合醫院發展的績效管理制度,正確應用考核方法和考核工具。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應該將醫院的戰略目標分解成可衡量、可執行指標,不斷提升員工對績效政策的滿意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業績和工作效率,全面提升醫院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再將考核結果應用于醫院日常管理活動中,引導醫院各部門及全體員工不斷改進其行為,最終實現醫院的戰略目標,才能“以人為本”,推動、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并取得改革目標的最終勝利,實現以人的全面健康為基礎的“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