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毅鳴

隨著區塊鏈領域一系列成熟技術不斷浮出水面,部分企業,甚至銀行也開始在一些新業務中嘗試區塊鏈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各家廠商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對區塊鏈的底層作了一些改變,以讓其更加符合實際應用場景。關注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布比就是這些廠商之一。
布比成立于2015年3月,因為起步較早,目前已經積累了數十項核心專利技術,并且希望通過開發可擴展、高性能并且可控的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建立起打通上層應用業務的能力。
布比創始人蔣海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目前布比區塊鏈已經廣泛應用于數字資產、股權債券、貿易金融、供應鏈溯源、商業積分、聯合征信、公示公證、數據安全等領域,并正在與交易所、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應用試驗和測試。
2018年3月5日,區塊鏈公司布比宣布已于2017年11月完成新一輪1億人民幣融資。此輪融資由新鏈創投、盤古創富、博將資本、長江國弘、布長集團等機構投資,其前幾輪融資的投資機構——包括啟賦資本、招商局創投、界石投資、萬向分布式資本、點亮資本——也全部跟投了本輪。
布比聯合創始人楊帆曾經在PPTV負責OTT(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是一位資深互聯網人。他最早接觸到區塊鏈正是因為蔣海。
2013年楊帆和蔣海認識之后,聽到后者正在做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工作。當時楊帆還只是玩過比特幣,對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系并沒有太多認識。不過,蔣海身為前中科院博士,他對區塊鏈背后去中心化原理的認知深深影響了楊帆,也促使楊帆后來從自己創辦的狂石網絡中退出,加入到布比團隊。
楊帆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區塊鏈技術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成熟有效的分布式賬本所提供的去中心化可能性。布比在前期主打的金融領域應用,其作用正是通過技術迭代解決傳統金融公司中第三方機構過多的問題。
比如布比推出的中國首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壹諾,它是由布比旗下供應鏈金融產品“布諾”與中金支付合作運營的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現已有多家機構在平臺上進行接入調試。
除此之外,布比本身也具備孵化平臺屬性,平臺上聚集了很多創業型公司,正在探索公有鏈金融和數字資產以外其他的領域。例如物鏈,一個專注于物品溯源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利用布比區塊鏈高可信共識、低成本安全、分布式總賬和高效鏈接多中心的特點成功地實現了應用的社會價值,并在2016年5月率先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對于剛剛完成1億元融資的布比來說,現階段最大的挑戰仍然在于技術研發的難度。傳統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交易,但是如果要完成布比心中所希望的技術應用,勢必要提升整體算法能力以及對具體場景的適配能力。
有關具體技術的內容,蔣海也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作了簡單的說明。
布比區塊鏈平臺分為基礎框架層(BubiChain)和應用適配層(Bubi Application Adaptors)。底層基礎框架層提供區塊鏈的基礎服務;應用適配層提供上層應用所需的功能組件,為具體的應用系統開發提供接口和SDK,降低由于區塊鏈自身復雜的邏輯所帶來的應用開發的難度。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應用對平臺的事務處理性能和數據存儲效率都有專門的要求,但基于比特幣區塊鏈等公共區塊鏈的設計在上述方面沒有作出很好的應對。
蔣海說,布比可以在較低配置的計算設備以及實際互聯網環境中支撐TPS(電子數據處理系統)近1萬的處理性能,以及上億用戶使用場景下的存儲規模。
楊帆則用他們的開放式區塊鏈網絡“布萌”舉例:在布萌的生態當中,布萌已經與十幾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比如錢香金融、華安保險、陽光保險、眾托幫、斑馬社等等。通過分布式儲存技術,所有機構共同提供服務器,建立節點。平臺上產生的任何一筆數據,都由這些機構和眾多的服務器節點一起來維護。
布萌利用區塊鏈的生態概念建立了一個共同背書、共同監督、共享數據,可實現用戶導則、數據共享的體系。
布萌現已平穩運行了一年多的時間,覆蓋用戶累計超過1200萬人,總交易量已接近450萬筆。楊帆表示,測試數據足以證明布比的技術在實際環境下是非常具有潛力的,這也加強了團隊對技術本身的信心。
就目前中國區塊鏈市場發展的形勢來看,有關幣圈的種種話題遠比鏈圈的技術研發受關注,這給區塊鏈蒙上了一層泡沫陰影。楊帆表示,布比更重視在各領域當中的服務效應,因此一個好項目的推動與發展不會與國家監管發生背馳和沖突。
不管是《人民日報》發表的相關文章,還是各個一線城市陸續推出的優惠政策,都體現出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持明確鼓勵態度,更希望它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利用本身的技術優勢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快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