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四
自2010年始,因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傳統零售商開始出現了有規模的關店潮,并且每年關店的數目都在增加。一方面舊有的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傳統渠道被淘汰,另一方面一些新的結合互聯網的實體零售方興未艾。零售渠道變革的大潮正在掀起。
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實體企業跟進的步伐,尤其自團購、O2O之后,資本大肆追捧“互聯網基因”,使原本發展不均衡的線上線下出現嚴重的增速斷裂,浮躁氣息甚囂塵上。商業發展偏離本質,追求營銷創新和模式創新而摒棄了產品的錘煉,在資本回歸冷靜,人們消費意識覺醒之后,關店大潮來得更猛烈了。
尤其從2015年以來,包括在華的外資零售巨頭也迎來了他們的關店浪潮。開店邦以2017年關店大潮為契機,盤點和梳理這一年乃至更前一段時間實體渠道關店背后的原因和更深層次的思考。
餐飲是消費最高頻的服務業,也是競爭最激烈,互聯網最先變革的服務行業。無論早先的團購,還是到后來的外賣、O2O,餐飲的高頻必然引發逐利者前赴后繼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完全競爭市場也是完全買方市場,選擇權廣意味著忠誠度低,餐飲業的關店最為激烈。
據中國餐飲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注冊餐飲門店581萬家,比去年下降3.8%,意味著2017年僅僅半年,就已經有21萬家餐飲門店關門倒閉。
開店邦擇選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餐飲門店關停案例,以示警醒。
以上選取的只是部分品牌的門店關?,F象,還有大量的餐飲品牌因為一些共同的原因未被錄入榜單??傮w而言,餐飲關店無外乎幾點:產品口味、食品安全、人群定位、市場趨勢、內部管理。
具體而言:
①食品安全是餐飲的基礎。爆發食品安全問題將致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信任度降低。
②重營銷,輕產品。沒有好的產品,消費者終究會疲勞。
③經營管理缺失。以眾籌餐廳尤為突出,股東多,經營方向搖擺不定。
④急于求成,快速擴張。標準化沒有建立之前,擴張意味著風險。
⑤老品牌缺乏創新意識,轉型困難。
⑥資金鏈跟不上經營需求。多方投資,致門店資金緊缺。
建言獻策:①吃到肚子里的東西,要絕對負責,這是餐飲的底線。②產品是根本,營銷是錦上添花,本末不能倒置。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跨行跨界需謹慎。④不打無準備之仗,擴張前想想本錢夠不夠。
服飾是最早受電商沖擊嚴重的行業,現在很多大型的服飾批發市場基本已經關閉,尚存的也只是零星的一兩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批發基地。服飾品牌在線下的實體門店,最近越來越注重設計師品牌,注重科技感融入的體驗感,比如量體裁衣的搭配視覺。
對于那些沒有及時轉變或不知如何轉變的服飾品牌,關店降本將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開店邦選取了國內幾家有代表性的典型品牌做橫向對比,從大的消費環境來看,一是電商沖擊線下服飾門店,二是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念和審美意識發生轉變,三是同業競爭壓力與渠道成本上升。
具體而言:
①消費者轉移到線上購物以致門店流量銳減。
②品牌自身策略,出于控制成本、提振銷售、革新品牌形象的考慮,開大店關小店。
③快時尚庫存過高拖累業績增長,消費者過度消費,購買熱情不再,選擇余地更多。
⑤關店、慢下來,注重品質、設計,迎合大眾需求,以提高運營效率,達到效益最大化。
⑥品牌發展戰略調整,關小店開大店,實際營業面積增長。
⑦服裝行業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原材料、人工成本越來越高。
建言獻策:注重線下實體體驗,注重差異化設計品牌,精選零售。
隨著各項工作機械化程度加深,無人自助設備逐漸推廣,毫無技術含量的純勞動力將越來越沒有市場;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知識的渴求正變得強烈,各項軟實力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成為年輕群體的第二課堂;社會階層分化逐漸明晰,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成為年輕家長們對自己孩子未來起點的基本要求。
教育培訓行業隨著人們主權消費意識的覺醒,也呈現出大浪淘沙的新局面。
開店邦在梳理2017年教育培訓機構出現關店潮現象同時也注意到,近幾年教育培訓業雖發展迅猛,但也暴露出諸多行業短板,比如準入門檻低,教育資質監管不到位等。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等地僅被曝光的圈錢跑路案件就有十余起,涉案金額達十幾億元。
除行業本身存在的短板,經營者自身也存在如經營管理不善,融資渠道窄等多重因素。
具體而言:
①資金他用、挪用預付學費、經營管理不善;
②教育行業門檻低,品牌方技術支持有限,單純變成賣牌子;
③快速擴張導致加盟店管理失控;
④加盟商跑路引起擠兌,品牌倒塌。
建言獻策:①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強化資質監管;②給予加盟店足夠的管理支持和人員實地派駐,保障品牌持續權威;③建立教育產品標準化,減少對教師的絕對依賴,如雙師課堂,遠程名師保障課程優質、標準,本地配備輔助老師;④統一管理系統,更規范的財務監督,基于預收費規模按比例收取準備金。
大賣場、超市、便利店在最近兩年的新零售探索浪潮中不斷被要求自我革新,零售渠道被賦予更多角色和功能——體驗、交互、數據集合、忠誠粘性等新要求新挑戰。大賣場往多元化體驗式購物中心轉變,超市增加新的業態融入,便利店不斷靠近社區居民生活。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走得慢的將面臨不斷高漲的成本壓力和日益稀少的客流窘境。
在電商沖擊與小而美精品店不斷崛起的當下,百貨超市及大賣場正喪失原有的渠道優勢謀求轉型。年輕消費群體正成為主流消費者,發現、挖掘和研究年輕消費群體正成為品牌制造商、零售渠道商的當務之急。粘性來自品質與體驗,來自互動與信任,缺少這些基本要素,離關店就不遠了。
具體而言:
①傳統消費市場需求疲軟,電子商務、購物中心等新業態分流傳統渠道;
②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不斷攀升,營收壓力增大;
③市場定位不明,戰略搖擺不定,用戶模糊,缺乏核心競爭力。
建言獻策:①小型化,社區化;②產品精選;③注重交互,包括在線全渠道運作;④從消費者一站式需求考慮,如吃的一站式,居家用品的一站式等。
除上述幾個大的品類頻現關店現象,其他一些生活服務及標品零售領域的線下實體門店也出現了關店現象。
關店原因:
①多方投資,致使資金周轉不暢,資金鏈斷裂,引發門店關閉連鎖反應;
②購物中心受一線市場飽和,開店成本上升及互聯網電商沖擊,逐年虧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