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能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是當下語文作文教學的難點之一,本文以具體的作文教學為例,對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提出一點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新思路
在日常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活動占據了主要地位,學生習作以寫了事,修改和評講都是教師的事情。《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對小學生5-6年級的學生習作提出要求:能夠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但習作評改的現實是教師一人改到天荒地老,而學生卻無動于衷。根據問卷調查顯示62%的學生不會根據老師的評語、要求重新修改作文。學生習作修改依賴老師的現象嚴重,只有24%的學生寫完作文之后有自己認真修改的習慣,大多數的同學寫完了事,等著老師修改。針對以上現象,很多學者已經展開了學生自我評改,小組合作評改,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針對這樣的現狀,我覺得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 教會學生明確評改標準
每一類作文主題,在作文評改要求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寫人物的文章就要求通過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寫景物的文章就要通過細致的觀察,一定的描寫順序表現景物的特點;書信、建議書類的應用文要求格式要準確,達到寫作的目的等。因此,教師在指導作文評改時也是有據可依的。教師在指導修改前不必精改細改,只要大概瀏覽學生在該次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并加以分類就可以,以便在指導上有針對性。例如在一次指導評改讀后感的作文課上,我讀過幾篇同學的文章后給同學們概括了寫這一類的文章容易犯的錯誤:對所讀的文章大段的摘抄或者是概括的不夠簡明;只“讀”不“感”,雖然敘述了原文,但是沒有結合生活或自己的所見所聞談感悟;“讀”和“感”聯系的不夠緊密,感悟的內容與原文的關系不大。然后拿出剛才讀過的作文讓同學點評,同學們很快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在同學們的共同談論下,我分別給三篇文章做了如下的點評:《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試圖把書中的人物做全面的介紹是不可能的,建議作者可以選擇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事件重點介紹;作者的文章文筆流暢,對《狼王夢》的概括很簡練也很完整,能夠引起讀者對這本書的興趣,如果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見聞談談這本書帶給你的感悟或啟發會更好;作者在文中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可見作者在閱讀時有所思考,可是你講述的是自己與同學之間發生的誤會最后化解的故事,與《窗邊的小豆豆》的主要內容聯系的不緊密。
通過評改一些有代表性的習作,學生對如何修改、評價一篇作文已經有了大致的印象,接下來就是他們小組內自行修改的階段。習作評改小組是按照異質分組的方法進行的,即每組4-5個成員中,有2個是學習能力,特別是習作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有學習效能較差的學生。異質分組可以發揮學習水平高、主動積極孩子的正面作用,帶動學習水平、理解能力、探究特質較差的學生進步,最終達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目的。
最后,教師批改。每篇作文,不管質量優劣,都是學生辛苦的結晶,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認可。因此在作文評改時,教師要注重多鼓勵,多欣賞,少批評。盡量順著學生的意思去潤色,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學生的作文中,讓學生大改特改,改到面目全非,這樣的作文不是孩子的作文。新課標要求小學高年級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去幫助學生自我表達,而不是取而代之去表達。
二、 引導學生精心設計評語
評語應該有溫度,有情感。孩子們在用文章表達自己,我們作為讀者就應該用心去感知學生字里行間的喜怒哀樂,用自己的感情去影響孩子,去和孩子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到作文中。例如有學生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委屈,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評語來化解他的憂傷:“朋友,成長的道路就是這樣,你能勇敢面對,不退縮,了不起!不過你可以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在學生寫到了自己快樂的童年生活時,同學之間也可以用評語進行交流:“讀著你的文字,仿佛那個面帶笑臉的你躍然紙上,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在小組互評時
用這樣的交流方式,讓作者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例如,可以采用聊天、書信的方式和小伙伴交流。例如,有一位學生在給一位習作水平較差的同學寫評語時談到(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月月,讀了你的文章我真感動,滿滿的正能量!你一點一點的努力會讓你更優秀,你的理想終究會成真!美中不足——文章中有一些句子不是很流暢,一定是寫作時速度太快造成的,希望你能檢查一下!”
另外,評語要有可操作性。其實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具體要怎樣做。很多時候,我們的評語只是指出學生的問題:立意不新穎、詳略不得當、描寫不具體、條理不清晰、文題不相符等,學生看過之后,一頭霧水。學生的作文水平參差不齊,要做到因人而異,不要隨意拔高。應該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具體問題給學生指明方向。例如,一個孩子在一篇《環保建議書》的結尾寫道:“讓我們一起努力,不再污染環境,不再浪費水,讓我們保護環境,讓生活更美好!”這一段話很有號召力,可是文章中缺少具體的建議。于是我在評語中寫道:“心動不如行動,你認為從哪些方面著手才能保護好環境呢?可以在文中寫出來,讓讀者更明白!”
開闊了思路之后,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習作評改效率,提高學生的習作評改能力。當然,高年級學生習作的評改策略和方法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的任務,多實踐,多總結,才能從中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更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王榮生.我國的語文教學課為什么幾乎沒有寫作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7(12).
[3]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主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
[4]姚雅麗.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淺談.[J].語文學刊,2015(4).
作者簡介:王鳳影,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市寶安區航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