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本校英語作業布置的低效現狀,作者實施應用“聽說100平臺”即英語智能作業及輔導系統較好地實現了作業布置的多元互動智能批改的高效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低效性;對策
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課內外學習英語的重要形式,對學生而言,作業是課堂學習內容鞏固和運用的反映,體現著學習的過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對教師而言,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調整和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之一。因此,作業布置的有效性設計的研究和探索迫在眉睫。
但是我校英語作業布置的現實狀況不盡人意,作業設計并沒有像課堂教學設計那樣受到應有重視,其設計、輔導和評價成為英語教學的盲區,其有效性的問題很少得到探究,經調研,我校學生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有三分之一,回族學生占二分之一,部分回族家長對孩子教育不重視,認為孩子能認幾個字會做生意就行,學生作業習慣很差,家庭教育缺失。我校英語教師在作業布置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的低效現象,具體表現為:
(1)作業布置“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特征,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應付作業,學困生作業抄襲成習。(2)在作業設計過于單一,缺乏層次性,部分教師也坦言這樣的作業設計會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局面。(3)作業內容鞏固偏多,實踐偏少,甚至有懲罰性作業。英語學習能力不具備可持續性發展。(4)部分教師對作業批改缺乏多元化評價,評價方式沒有激勵性。(5)對于家庭作業,由于大多數學生無人監管,部分學生要么抄襲作業,要么不做。“日清”工作難以完成。
改變低效性作業布置的對策:
我校實施應運了“聽說100—365天英語作業及輔導智能系統”,它在國內外具有首創性和領先性,“聽說100”2011年在江蘇,北京率先應用,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幾千所學校廣泛使用,得到了老師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在平涼七中的應用是在大西北甘肅省的首次免費使用。
英語智能作業及輔導系統基于人機語音技術,緊扣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多媒體技術、語音處理技術,致力于解決中國億萬學生的啞巴英語問題有助于解決包括單詞、課文、聽力、閱讀、練習等內容的學習管理問題,以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的方式拓展了教與學的資源,為教與學創造了內容豐富、功能多樣的英語學習環境和輔導資源,充分展現出網絡教學平臺所特有的交互性、趣味性等特征,真正做到了將老師的管理從課堂延伸到課后、從學校延伸到家庭。云平臺的老師模擬老師機器智能評測作業,實現以對一的個性化輔導。
為了保障網絡作業的有效性,檢查評價的及時性,學校信息辦的老師加班加點在第一階段開通了12個實驗班的網絡,確保對網絡作業評價反饋及智能系統批改分析后共性問題的輔導。寒假前開通了剩余36個班的網絡,確保全校學生會操作使用,每班家里沒有電腦的學生,可下載聽說100的APP學生版,并教會學生操作方法。
“聽說100—365天英語作業及輔導智能系統”的創新點:
1. 通過英語智能化的手段英語老師的作業布置內容科學性,同步性,針對性。
2. 為學生提供智能化的資源配置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實現學校、老師和學生的三方互動達到家校合作的目的。
4.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實現全國教師資源、學習資源和教學信息的共享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我校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 朗讀背誦和配音競賽,創新了有聲作業,開辟了作業多元化。
2. 內容同步,能落實“三清”工作。系統按365天的內容精心篩選設計,每日訓練,即日清作業有口語跟讀訓練,課本雙基,聽力訓練。周五及周末作業是45分鐘的驗收檢測題,月末推送即時的月考,期中期末題。使“三清”工作及時,扎實,有效。系統中有口語領讀和聽寫訓練,使個性化輔導得到落實,相當于把免費家教請回了家,實現了一對一的輔導;作業輔導實現“私人定制。
3. 檢查和批閱作業智能化,個別輔導針對化。每日,每周,每月的檢測智能批閱,智能批改時,教師點擊查閱作業,就會出現批改后的數據匯總,能高效點評批改學生作業,培養學生自主自覺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因為網頁作業到截止時間會自動關閉,英語作業及輔導智能系統最終解放了教師與家長,督促學生養成不拖延,不抄襲,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通過智能系統,實現了個性化專業輔導系統,學生多元互動平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高。
4. 本學期第二次月考后,教務處應用初一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成績數據做柱狀圖對比分析了使用效果分析,即同一年級使用作業智能系統和不使用系統班級的比較。縱向分析即該班級在本學期成績和歷史成績的比較分析。實驗班在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有較大提升,普通班學生在實驗的兩月后進步更大,及格率上升19%,優秀率提升10%,及格率提升9%,平均分提高8分,學生的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由于“聽說100”平臺即“英語作業及輔導智能系統”在甘肅的首次使用,系統中以聽說為主,基礎訓練太少,在使用中我們不斷和北京總部的編輯們溝通,實驗中的初一初二已改版為2016-17Gs7Us1和2016-17Gs8Us1與甘肅省中考接軌的作業。
但我們在實踐研究中發現,網絡作業為平臺作業,周末作業的檢測監督和評價做不到及時性,部分學生有拖延。網上留言,督促效果較差。我們要建立新的評價制度,不能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要采用成長記錄袋的形式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專家的引領,同伴的互助,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我們會珍惜大好時機應用好這個學生作業多元化、個性化、教師高效化的智能平臺并和高效的傳統作業相結合,不做蠟燭,燃燒自己,而要點燃學生的內動力,真正提高我校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作者簡介:孫亞莉,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