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要:教學質量是影響社會、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世界各國都對教育十分重視,其中澳大利亞教育發展較快,教育理論都是依據學生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創造,澳大利亞教育風格獨具一格,打破傳統教育方式,主張為學生創建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我國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可以從澳大利亞教育體制中獲得一定啟示,對我國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推動教育發展。本文主要對澳大利亞教學概況與教育特點進行闡述與分析,繼而分析我國基礎教育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將中國教育與澳大利亞教育從多方面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澳大利亞教育對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澳大利亞?? 教育體制?? 中國?? 中小學?? 教育改革
澳大利亞教育質量較高,澳大利亞學生所取得的文憑被全世界所認可,并且澳大利亞教學體制具有較多優勢,例如教育教學手段靈活多變、課程設置具有鮮明特色、注重多種文化教育等特點,學生在此種環境氛圍下進行學習,能夠有效提升文化素養。澳大利亞教育體制的優勢使得各國都競相學習,我國可以通過借鑒澳大利亞教育體制開展的經驗,根據我國實際國情與學生發展狀況,進行調整,能夠有效推動我國教育發展。通過對我國中小學教學現狀分析與中澳課程與教育進行對比,能后發現我國教育弊端,根據教育弊端進行完善,使得我過教育得到更快發展。
一、澳大利亞教學概況
1.澳大利亞教學與我國基礎教學有著較大區別,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學校都廢除了年級制,根據學生對知識接受能力開展教學,課程大綱也并不是由學校制定,而是由每個州的教育委員會進行制定,教育委員會會根據各個州不同的文化背景與學生發展制定教學大綱,這就會導致每個州的教學大綱都存在一定區別。澳大利亞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特征,首先是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新穎,傳統教學方式與內容并不會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教學內容靈活多變,教師可根據課堂具體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順著學生思維方式開展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作用,最后一個特征是教學內容會根據學生具體發展所制定,并不會向學生教授一些不適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內容,根據學生發展規律開展教學。澳大利亞大多數學校在開展教學時不會使用統一教材輔助教材,每個教室中都配備專門書架,放置學習資料,學生使用完學習資料之后需要將其放回書架,大部分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編訂相應講義,學生利用講義輔助學習,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會留給學生一定思考空間,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澳大利亞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綜合性,會根據學生不同需求開展不同課程,其中一部分課程是針對學生就業而開展的,另一部分課程是針對繼續接受教育的學生開展的,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學習一些必修課程,必修課程主要包括語言、數學與社會等課程。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十分豐富,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與需求進行課程選擇,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學生在選課方面具有較大選擇權,可以不受教師與學校的干預進行課程選擇。國家還規定,學校必須要開展小班教學,對班級人數也進行了一定限制,規定每個班級人數最多不得超過25人,同時學校還根據數學難易程度進行級別劃分,共分為六個等級,級別越高也就意味著難度越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數學能力,征求教師與家長同意進行班級選擇。這就會形成同意班級內學生年級不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分層教學,為學生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對學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并且大多數學校還創立了校園平臺,學生在此平臺上可以進行交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幫助,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二、澳大利亞教育特點分析
(一)具有一定開放性
澳大利亞教育主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強調學生主體性。首先由于澳大利亞采取小班教學制度,班級人數最多不會超過25人,這就致使教師與學生間交流較為頻繁,為建立友好師生交流打下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常會尊重學生意見,學生在課堂上會更加自由,學生在發表一定言論時不用害怕教師,而是能夠將自己內心想法充分表達出來。這種教育方式能夠為學生創建出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其次澳大利亞學校的教學方法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概念,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會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課程設置,例如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觀等發展不完善,因此學校在開展教學時主要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并且大多數澳大利亞學校會開設大量實踐課程,學生通過實踐課程的學習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實踐課程的開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最后澳大利亞學生具有自主選擇學習的能力,課堂教學形式新穎,打破傳統教師講解的形式,而是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教師負責為學生解疑答惑,課堂教學主要內容就是為學生解決疑惑,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選擇與同學探討或者請求教師幫助,運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合作能力與知識探究能力得以提升,課堂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二)寬松的教學氛圍
澳大利亞將自由、平等作為主要教學宗旨,在開展中小學教育時主張將學生快樂學習之一理念作為辦學宗旨,學校認為學生只有快樂學習才能夠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因此澳大利亞學校都以學生是否快樂作為辦學出發點。在物質上,每間教室都配備各種圖書與教學輔助工具,學生可以根據需求隨意使用,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養成自學的好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不僅對學生現階段學習有所幫助,對學生未來學習與發展也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此外開展小班教學,能夠為教師與學生交流提供有利條件。課業負擔較小。在澳大利亞的中小學,并沒有統一考試,學校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等,并不將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課程設置也是將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在校時間短。我國學生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接受學習,而澳大利亞學校卻正好相反,學生在校時間只有六個小時,在這六個小時中,包括了一部分體育課程與娛樂課程,學生不必每天面對繁重學業,在玩樂中掌握知識。除此之外,每個學校中都會有及圖書館與實驗室,這些地方全天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圖書閱讀與實驗,開放式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對教育的不斷重視,教育改革隨之興起,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改革,能夠改變教學現狀,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雖然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問題也就隨之凸顯出來,教育部門與學校只有正確看待出現的問題,并不斷汲取發達國家教育經驗,不斷調整我國教育,才是推動教育蓬勃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我國近年來不斷擴招導致學生人口數量不斷增長,教師人數較少,不足以面對這些需而生師生比例失調,因此各大中小學開展招聘更多的教師,以緩解現狀。但是由于這部分教師大多數是剛剛從師范專業畢業,理論知識豐富,但卻缺乏一定實踐經驗,無法迅速融入到教學中去,就導致教學開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我國教育發展,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發展與進步。
(二)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現階段教學仍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將教師作為課堂主體,教師通過使用教材進行知識傳授,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并未將學生學習想去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落實點,教師單純將課本知識傳遞給學生,就會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在課堂上開小差,擾亂課堂秩序的現象。教師并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缺乏一定針對性,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接受教育,就無法提高成績,并不利于學生今后發展。
(三)教學內容單調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發展不完善,注意力不能夠很好集中,這就致使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利用一些具有趣味的內容與形式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想充分集中在教學上。但我國一部分中小學教師并未認識到這一點,教學內容過于單調,無法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成績就無法得到提升,有違課程與教學開展初衷。
(四)政府教育資金投入不足
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一定資金支持,這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以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但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教育改革運行困難,資金不足主要是由于各地區并沒有能夠對所需資金進行合理估算,但由于課程改革具有全國性質,并不是在某一地區進行改革,因此所需資金龐大,資金預算工作較為困難,資金預算不準確就導致了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教育改革缺乏資金支持,就很難運轉下去,這也是導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緩慢地重要原因。
(五)教育改課注重課程實用性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過于空洞,因此教育改革主張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希望學生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能夠不斷提高實踐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英語教學為例,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基礎教學,使學生能夠有較為穩固的基本功,再進行更高層面教學,但課程改革之后,教學內容發生改變,教師不再進行字母與音標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學生在不懂單詞與句子讀音的情況下,選擇用拼音與漢字進行標注。從這一點來看,教育改革并不會提高學生能力,學生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并不利學生全面發展,課堂效率低下。
四、中澳基礎教育發展與比較
中國教育與澳大利亞教育具有一定區別,通過多方面對比,展現澳大利亞教育的優勢,同時能夠明顯看出我國現階段教育存在的弊端與不足,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示范對象,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與進步,通過借鑒優秀國家教育方式,結合本國教育發展現狀,對教育進行調整,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推動國家發展。
(一)課程管理方面
在課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亞中小學主要實行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民主性質,政府并不會對進學校教育進行直接管理,而是交由各州管理,各州會對學校教育提供意見與建議,決定權掌握在學校。校長可以根據政府與州政府意見,結合學校學生實際發展情況,對教育教學進行一定改革,甚至有一部分學校會將某一領域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同時這也會成為這所學校辦學優勢。在澳大利亞各所學校中,校長具有較多權利,除了可以決定學校主要教學方向之外,還負責整個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師則主要負責課程主要教學內容與教材等。澳大利亞中小學課程設置與管理方式較為新穎,同時也具有較大優勢,學校能夠充分行使權力,學生在適合自己發展的學校中進行學習,對成績提高也具有較大幫助。
我國在課程管理方面,與澳大利亞有一定區別,我國主要是由教育部門對學校教育方向進行統一規劃,學校負責實施,并且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統一的,全國各個地區教材內容與教育方向等都是一致的,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發展。教育改革主張對教育內容與方向進行改革,使教育更具有地方特色,能夠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不同需求,但由于教育改革發展緩慢,因此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改善。
(二)課程目標體系方面
澳大利亞教育教學目標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知識、理解與能力,教學目標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目標基本相同,我國新課程改革主要目標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與情感目標,雖然教學目標大致相同,但在內涵上具有一定區別。澳大利亞的教育目標主要強調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很多的是學習技能,因此在教學上教師會根據不同學生發展情況,采取因材施教,主張學生個性化發展。這也是澳大利亞學校并沒有統一教材的原因,教師會根據教學目標編訂教學講義,不同班級學生接受到的教育也具有一定區別。政府與州政府會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只規定學校要如何開展教學,并沒有規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由教師決定,因此教師權利得到發揮。
我國教育目標與澳大利亞雖有相似,但也有不同,我國教育主要強調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知識探究能力。這一教學目標,使得我國大多數中小學開始進行改革,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教學方式是教師講授,學生負責記憶,師生間并沒有產生互動,交流較少,而通過教學改革之后,教學方式從單一式轉為互動式,教師并不會一味進行知識傳授,而是通過問題與啟發引導學生探索知識,主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知識探索能力。
(三)課程內容方面
澳大利亞教學內容會根據社會需求與學生能力不斷調整,中小學課程設置會圍繞政府與州政府教學大綱進行課程設置,主要課程可以分為基礎課程與提高課程、實踐課程三種,隨著時間不斷發展與社會進步,澳大利亞中小學也陸續開設了一系列環境課程與商業課程等,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多元化課程也成為了澳大利亞教育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這也是別國所不具備的。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與深入,我國各大中小學在主要課程之外,也增設了一部分綜合性實踐課程,例如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教授學生計算機技術,勞動技術教育,通過開展實踐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責任感,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綜合類實踐課程開展也能夠為學生未來發展夯實基礎,為國家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
(四)課程組織方式方面
澳大利亞學校在課程組織方式上主要實行共同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的方式。在澳大利亞政府與各州政府以及教育人事共同討論之后,決定小學將開通六個共同課程,而中學將增加到八個,共同課程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必須通過的課程,同時學校也會根據學生興趣開展一些列選修課程,學生根據喜好進行課程選擇,在選修課程選擇上學生具有一定自主性,通過這種課程組織方式,既可以保障學生知識學習,同時也能夠兼顧到學生興趣愛好,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傳統教育屬于應試教育,教育主要目標是學生通過接受教育通過考試,教育改革之后,我國對課程組織方式進行了一定改革,小學階段主要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主要階段主要以科目課程與綜合課程為主,同時學校也增設了一系列選修課,以此滿足不同地區與不同學生的需求,學生接受不同的教育,能夠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五、澳大利亞教育體制對中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澳大利亞中小學教育制度經過不斷修改與實踐,取得了較大成功,不論是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都走在世界前沿,對各國教育發展都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可以從澳大利亞教育制度中汲取經驗,根據我國實際教育發展情況對教育進行調整,從而促進我國教育發展。
(一)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澳大利亞教育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澳大利亞在進行教學時,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一味進行知識傳授,而是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以英語課程為例,雖然英語是澳大利亞的母語,但是由于每個學生對英語需求不同,因此學校根據學生需求將英語分為初級英語、中級英語與高級英語,甚至還要更高難度的英語,學生在進行課程選擇時,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進行難度選擇,學生選擇較為自由,并不會受到學校影響,具有一定靈活性。學校采取這種方式進行課程設計,能夠滿足社會上不同工作對英語的需求,一部分在未來不使用高級英語的學生就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在英語學習上,就能將時間用在其他科目學習上。并且,澳大利亞學校為將課程設計靈活性發揮到最大,便采用了走班制授課方式,運用走班制授課方式,能夠將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優勢發揮到最大,同時學生通過此種授課模式也能夠很好的提高自主權,學生可依據自身發展需求進行課程選擇,實現全面發展。澳大利亞這種教學模式具有較大優勢,因此我國教育可以借鑒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全面型人才。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澳大利亞開展教學活動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學生并不是被動學習,學習過程是具有趣味性。澳大利亞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主要以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教學內容會根據學生發展進行編訂,在一定程度上講究實用性。教師并不會采取填鴨式教育,教師會向學生講授學習方法與技巧,接下來會將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一定學習任務,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尋求教師幫助,教師啟發學生如何獲取知識,而不是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并且澳大利亞的教學活動地點并不僅僅是在課堂中,學校操場、籃球場與實驗室等都可以是學生上課的場所與地點,采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枯燥學習氛圍,還能夠推動教學發展,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我國現階段學生接受的教育屬于被動教育,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課堂效率低,因此我國在進行教育體制改革時,可以借鑒澳大利亞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對澳大利亞課程設置研究,不難發現澳大利亞課程設置存在一個共通點,主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澳大利亞中小學課程設置十分豐富多彩,除了學生必修課程之外,還設置了較多綜合類課程可供學生選擇,除此之外,從學校還設置了較多活動,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參加活動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迎新生活動,鼓勵高年級學生積極參加,主要是幫助新生指路與搬運行李,使新生能夠盡快適應新環境生活與學習。學校也會將團隊合作精神作為教學主要內容,教師為提高學生合作精神,通常會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需要通過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會根據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團隊合作越優秀,評價相應較高。其次學校還未學生準備了豐富的活動,例如學生可以進入到校圖書館體驗工作,或者參加一系列社團與學生會等組織,學校開展豐多彩的活動就是為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從而推動學生發展。我國中小學也應借鑒這種方式,多開展豐富活動,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到一些課堂匯總學習不到的知識與道理。
(四)教育應以尊重、理解為主
由于澳大利亞具有較大數量的移民,因此就導致澳大利亞國家文化與風俗具有多元化特點,多元化文化這一特點也對澳大利亞教育產生一定影響,澳大利亞中小學教育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教育宗旨主要為理解與尊重。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會將課堂中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思考,除了學習文化課知識之外,學生還需要學習如何理解與包容他人。例如澳大利亞某學校四年級會開展關于“親人”的主題班會,教師會在黑板上粘貼班級學生與親人的圖片,然后邀請學生闡述何為親人,在學生發表完言論之后,教師負責總結,教會學生需要珍惜身邊親人,并孝順他們,并且要學會理解親人的所作所為,學生通過參加主題班會,能夠學會理解、包容與珍惜,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具有推動作用。因此我國中小學教育應該學這種方式,不僅需要提升學生學習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澳大利亞教學方式與教學特點的闡述,可以發現澳大利亞中小學教育方式具有較大優勢,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發展存在較多不足,通過中澳兩國教育方式對比,能夠清楚發現澳大利亞教育優勢與值得借鑒的地方,因此我國能夠從澳大利亞教育中吸取經驗與啟示,不斷對我國教育進行改革與調整,從而推動我國教育發展,為國家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洋.澳大利亞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策略及啟示——兼論“學生優先”一攬子改革項目[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08):14-22.
[2]和學新,劉瑞婷.新世紀以來澳大利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8(01):54-61.
[3]魯雪瑩. 澳大利亞基礎教育階段全國統一課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4]魯雪瑩.澳大利亞基礎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啟示[J].校園英語,2015(03):203.
[5]曹媛. 對比中澳基礎教育課程設置與學生發展給我們的啟示[J]. 天津教育,2012,(02):47-48.
[6]李祝峰. 澳洲教育模式對中職數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啟示[J]. 職業教育(中旬刊),2017,(11):76-77.
[7]張玉嫻. 追求公平和卓越—新世紀以來澳大利亞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8]馬林. 澳洲教育對我國課改的啟示[J]. 基礎教育參考,2014,(16):78-79.
[9]吳彤. 中澳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10]曹媛. 對比中澳基礎教育課程設置與學生發展給我們的啟示[J]. 天津教育,2012,(02):47-48.
[11]管仁福. 校本管理模式下的澳洲基礎教育[J]. 教書育人,2011,(02):56-58.
[12]澳洲教育制度[J]. 世界教育信息,200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