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
一、小學書法教學存在的不足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目前,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很多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還在課外報了很多藝術班。一些學生還認為書法練習耽誤時間,一筆一畫地去寫很考驗耐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樂趣,經常找借口不去學習,幾節課之后就不再繼續學習。
2.書寫習慣不科學
書法是一門藝術,要學習好書法,不是簡單的幾節課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訓練。有些小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寫字時候的執筆姿勢、坐姿都不正確,并且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很難改變。
3.學習不夠專心
學習書法和做人一樣,需要長期的積累,要寫出好字,必須有一個嚴謹、認真、誠懇的態度,不允許有一點的馬虎。但是,很多學生學習不夠專心和用心,精力也不集中,且寫字的姿勢也不規范,很難下苦功夫去寫字,學習質量自然不高。
二、小學書法教學策略
1.多措并舉,激發學生的書法興趣
首先,課堂激趣。教師在書法教學的同時,可以用簡單的語言、通俗的講解,說出著名書法家的故事以及書法的發展史等,如用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來堅定學生的決心。教師給學生分析書法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寬松的狀態下學習。其次,環境熏陶。在書法教學環境中布置復印放大的所學碑帖,創設濃厚的書法古典氛圍。教師可以在班級墻壁張貼書法大家的畫像或者其書法作品,激勵學生寫好字。再次,舉辦書法活動。利用語文課或者班團活動課,組織班內書法活動,每個學生選擇一幅自己最好的書法作品進行評比,相互交流書法心得。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書法競賽,對不同的書法模式進行培訓,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最后,發揮評價的功能。小學生有對成功的極大渴求,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教師要善于發揮積極評價的作用,如將學生寫得好的某一個字,甚至某個筆畫圈畫出來以示表揚,可以在班級設置書法展示欄,將優秀作品張貼出來以供傳閱;可以開展書法競賽活動,對獲勝個人進行表彰。如此,學生的書法練習的興趣也能夠得到有效激發。
2.形成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書法姿勢從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形成,書寫姿勢不僅關系到書法的養成,也關系到學生的身體發育。教師可以給學生總結坐姿口訣:“頭正,肩平,身直,足安。”教師還可以教學生唱握筆姿勢歌:“老大老二對對齊,手指之間留縫隙,老三下面來幫忙,老四老五往里藏。”這樣的書法姿勢總結,不僅輕松幽默,又簡單直白、易于操作,能夠為書法練習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按照選帖、讀帖、臨帖、出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練習,最好讓學生專攻同一個書法家的字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書法學習方法,保證學生練習的正確方向,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帖能力和自學能力。
3.端正思想,提高學生的書法毅力
書法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慢慢提高的過程,很多學生短時間內看不到練習效果就灰心喪氣、半途而廢,自然達不到能力上的提高。因此,教師首先要端正學生的書法練習思想和態度,讓學生首先認識到寫好字、寫規范字是一個學生必須達到的學習目標,寫好漢字能夠陶冶性情、涵養性格,正所謂“字如其人”。其次,書法練習不能做到一蹴而就,大書法家王羲之十年如一日地練習書法,以致池水盡黑,乃有其書法之大成。所以每一個致力書法練習的人都必須有很大的毅力,方可在書法上有所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克服驕傲自滿的情緒,擺脫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教會學生如何自我學習,分析哪個字、哪個地方寫得好,并自己進行練習。
總而言之,學漢字、寫漢字是傳承中國文字的要求,書法練習是規范學生漢字書寫、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中高年級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書法教學與訓練,通過環境創設、習慣培養、端正態度、鼓勵評價等方法,培養起學生的書法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林貴玉.小學寫字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8):22-24.
[2]張居國,魏登賢.小學書法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