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我發(fā)現(xiàn)在青年教師課堂上總是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思維紊亂不知所云;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教師課前沒用心做好備課,所以才使得課堂不能如愿。那么為什么要備課,怎么樣備課呢?淺議幾點思考如下:
一、為什么要備課?
(1)教師自身成長的需要。備課其核心是課堂教學設計,它是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否認真的重要條件。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職業(yè)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學基本功,更是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人的成長,是在矛盾的沖突與認知的選擇上經(jīng)過嘗試而獲得的,而備課就是教師對教與學的一種認知,在認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矛盾而最終因學生需要而做出多種選擇之后預設的教學思考,只有歷經(jīng)了這些選擇與思考,教育工作者才能成長。反之不經(jīng)歷這些,這位教師就相當于還站在門外,根本不是為教書育人,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來,那樣就更談不上成長了。
(2)生動有效課堂的需要。生動有效的課堂,是充滿著師生互動時的靈氣的。如果沒有備課時的全面思考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如果沒有上課前的成竹在胸與充分準備,就沒有課堂中的游刃有余與旁征博引。一個教師備好了課,不一定就能上好課,但是要想上好課,就必須備好課。
(3)學生高效學習的需要。每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如果在四十分鐘的課堂里跟著一個毫無準備的教師學習,就會覺得時間是如此的漫長與無聊,教師也會因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不好而覺得課堂無趣甚至莫名生氣。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生就更談不上高效學習了。可見,為了學生們的學習,備好課是教師的職責所在。
二、怎么樣來備課?
1.由本及人
“本”意指教材、課標。但凡成功的教學都與教師深刻理解和恰當處理教材有關,為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教材的編寫意圖是經(jīng)過很多專家論證并實施的,我們要學會從簡單的教材中讀出學科的特點與內容。例如數(shù)學教材里,例題的作用是讓學生獲之以“漁”而非“魚”,讓學生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可有的青年教師往往把例題當習題,這是一種很局限的認識,導致課堂上“牽”得多,不敢放手,學生因此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導。另外,教師讀完教材,一定要讀課標。比如數(shù)學教學中的“統(tǒng)計與概率”涵蓋了一至六年級,每學段的課程目標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們準確把握課標要求,不要人為超越或過于簡單而達不到學段目標。
“人”意指學生學情。教師要上好課,既要鉆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教師如果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tài)度、需要興趣等情況一無所知,縱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 “人”是生動的,而非一成不變的。但是有些教師的教育是如豐子愷筆下的漫畫《某種教育》一般,把人當成標準化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這是一種可悲的教育。備課備學生,主要是備他們的知識背景,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多數(shù)學生的需要、學生建構上的困難等。
2.由學到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學定教,必有優(yōu)法。備課時教師既要顧及教法,又要注重學生的學法。教法是解決教師教的問題,學法解決的是學生學的問題。所以教師備課時要依據(jù)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學生的年段認知水準,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學生對新知的情緒狀態(tài)等學習主體的基本情況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教法是教師在恰當?shù)钠瘘c上選擇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每一位學生達到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教法和學法有時是通用的,我國常用的教學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等,教師只要以學定教,就一定能選出合適的好方法。
3.由面到點
備課時教師的知識體系架構很重要,青年教師們一定不能當井底之蛙,不能只看一節(jié)課的內容去備課,而是要全面了解所教學科的宏觀要求與微觀設計。因此,教師們備課時首先對學科在學段中的整體要求有所了解;其次是了解本冊內容在這個知識體系里的要求;再次看這個單元的重點、難點;最后落實到本堂課來認真分析本堂課的目標,根據(jù)學情進行設計。因此有條件的小學一般都會讓青年教師進行大循環(huán)教學,讓他們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以便更好地了解所任教學科在小學六年的架構體系。
4.由少到多
學校推行的集體備課能融眾家之長,青年教師一定要積極參與其中,拋出自己所思,向優(yōu)者學習,這樣多種形式的備課更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備課時建議青年教師先一個人思考,再參與集體備課,與其他教師進行思維碰撞后自己進行二次備課,收集分析更多的資源材料,讓備課更趨成熟完善,最后進入課堂,相信一定會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備課如何寫教案?
在檢查青年教師的教案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撰寫的教案不太規(guī)范,感覺有的缺斤少兩,結構不規(guī)范,教案里落下很多環(huán)節(jié);有的層次不清,含糊文字一大片,設計板塊不明了;有的如同課堂實錄,將教師說的話、學生的回答全然設計在教案里,有如一個獨裁導演演盡了師生角色,這一定會限制課堂里學生的靈動思維。如何寫規(guī)范的教案呢?
1.結構要完整
一篇教案也如同一個劇本,要素要齊全。一般來說撰寫教案時要“十有”:有課題、有內容、有目標、有學情、有重點、有難點、有準備、有過程、有作業(yè)、有板書、有反思。其中教學目標要根據(jù)課標與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來設定;學情是分析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分析他們的需要與困難;教學準備一般指教具、學具的準備,即本節(jié)課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實物、課件等;教學過程要設計好創(chuàng)設情景的導入、師生合作的交流、課堂效果的反饋、課堂教學的小結等;板書設計要直觀精練,易歸納小結,易引導,綱領性強。
2.課型要完備
但凡進課堂,就肯定有教學的內容。有的教師認為只有新授課才要備課,這是錯誤的。課型一般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測試等,不管是什么課型,我們都要備好課才能進課堂,因為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不相同的,這就更需要教師以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練習與鞏固。
3.反思要及時
課后的教學反思是教者課后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也稱為教學后記。新的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堂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學會反思是每個教師職業(yè)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由此可見,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寫教學反思,要講究短小精悍、平中見奇、快捷及時,可以圍繞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學的不足之處、學生的獨到見解、學生的學習是否與教案設計相統(tǒng)一等具體問題進行。
青年教師們涉足三尺講臺,起初會有茫然與困惑,這很正常,但一定要相信,有備而來是給自己增添信心的動力、源泉,只有充分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備好每一節(jié)課,才能成長自己、成就學生。
參考文獻:
[1]曾文婕.課堂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余文森.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