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為我國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為此本文從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聯系社會形勢以及學生的專業特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文體活動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團組織建設管理這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闡述。
關鍵詞:大學生 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
要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需先增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思想政治素質,做到學為人師、行為師范。而要提升高校老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則需和實際的工作生活相結合,同時要切合當下的形勢進行政治學習。
(一)和實際工作結合,從而提升高校老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主要表現于教師平時的實際工作生活里,具體表現為對于工作是否認真,對于學生是否愛護關心,對于自身的專業水平、修養是否注重等等。同時,在提升高校教師的業務水準時,需要著重與教師的精神塑造、教師授課時樹立的形象,令高校教師學有榜樣、講學習、講正氣、具備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實際工作時,可從各個學院的校內校外各種先進的人物事跡作為出發點、切入點,從而來激發、引導高校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愛崗敬業的工作作風,令教師在平時工作中實現“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為高校創造優良的校風、教風。
(二)結合目前的環境形勢進行政治學習,從而提升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開始專題或課堂讓高校的全體教師學習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等,令其明白其中的各項精神內涵、實質,讓教師更新觀念、提高各種認知,從而建立起為黨的教育事業而為之奮斗的理念。
(一)聯系當下的社會新形勢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鄧小平理論、黨的十八大報告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等入手,在課堂上讓大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實現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做到堅持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自覺地堅持用戶黨的領導,做到真正的符合祖國、社會、時代需求的大學生。另外,在選擇典型教學資料材料如各類抗震救災、抗擊非典以及抗冰救災等等,強化大學生的三觀教育,摒除大學生活過于悠閑所產生的消極人生觀,建立正確的信念、價值觀,樹立起為共產主義事業二奮斗的理念,令培養出的大學生具備全心去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二)聯系專業特征、特點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聯系大學生的專業特征與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來強化大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用辯證唯物與歷史唯物對各種觀點進行聯系分析,同時引入社會的現象、情況實現具體的分析,從而培養高校大學生對于國家、人民、黨、制度等等的熱愛之情。在聯系專業特征的同時,注重強化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升職業道德修養。
大學生的思維活躍、時間充裕且興趣廣泛,同時精力充沛,表現欲望較強,這種狀況適合進行校園文化活動,能有效提升、活躍校園生活氛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鍛煉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也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令高校環境形成優良的校園氛圍、大學生具備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效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為師生關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對于校園文化活動,學校需盡量給予支持,同時也可積極對活動組織進行引導,令各種校園活動健康有序發展,從而實現人才的全面培養。
根據高校的實際狀況,可建立合唱團、排球隊、羽毛球協會、文藝社、籃球隊等大學生組織,文藝文體活動可舉辦各種比賽如征文比賽、校園十佳歌手、排球賽、迎新晚會、專業技能比賽、籃球比賽等等。這類活動可豐富大學生的課后文化生活,增強大學生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情趣,讓大學生的價值觀同優秀的校風氣氛保持一致。另外,根據大學生所屬的專業特征,建立相應的服務小組與專業對口的社團,舉行各種服務社會、校園的活動,充分鍛煉大學生,從身心兩方面進行鍛煉。同時在維護大學生社團時,高校可強化宏觀調控,提升對社團組織的管理,健全完善社團的管理方法,積極主動引導社團,發揮出以大學生為主的社團活動積極、有益的一面。
(一)強化大學生團員的意識教育,著重強調團組織的凝聚力,提升大學生青年的內在動力。同時注重先進性意識的教育,舉辦各類相應的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團員的先進性意識教育融入到團的各種活動工作里,對應的團員綜合素質評測、考評工作也需健全。
(二)強化大學生團員的隊伍建設。舉辦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提升團員的組織、政治、模范意識。舉辦各種評比推優活動、民主生活活動等等來進行先進典型教育,同時推薦優秀的團員入黨,引導激發大學生團員之間的互幫互助互學、主動積極的熱情。利用大學生團員具備的輻射與先鋒模范作用,引領高校的學學,強化學生們的修養、提升其思想素質意識,讓大學生主動向團組織、黨組織看齊。利用各種組織活動調動學生的知識,同時令其更好地服務社會,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在各類組織活動中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素養。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且長久的教育工作,為此需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提升服務意識,從各個角度、方位開展各項工作,培養出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較高的政治覺悟以及豐富的實踐技巧的大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添磚加瓦。
[1]梁利,王利民.道德與法治教育相結合共創和諧校園[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7,(04).
[2]王雪罪,朱國良.和諧法治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東電大學報,2008,(03).
(作者簡介:楊卓,碩士,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