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去搜集素材、積累素材、運用素材,使學生對生活產生更為深刻的感悟,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生;習作素材;生活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項目,它不僅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一個綜合反映。素材是寫作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也是初中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礎,但是,很多教師都將習作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寫作技巧的傳授上,沒能教會學生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學生沒有將寫作與生活相聯系的能力,他們的作文中也缺少了生活氣息,缺乏真情實感。為了有效地扭轉當前初中生作文的現狀,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化的習作素材,使他們的習作也逐漸變得“有血有肉”。
一、 觀察生活,搜集素材
習作教學需要教的并不只是寫作技巧,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尋找和搜集自己寫作所需要的素材。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夠取得一定成果的,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從生活中搜集素材習慣。在引導學生觀察和感悟生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他們帶著任務去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實踐中來,引導他們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將自己情感融入文章中,增加文章的真實性。
筆者經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習作相關的材料,以全新的方式為學生帶來更多的靈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如學習《貓的故事》時,筆者就在網絡中找到了一些與此相關的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在看視頻的過程中進行感悟,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生活的。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內容,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觀察生活是搜集素材的第一步,這一步做好了,學生搜集素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觀察生活就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
二、 基于生活,積累素材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雖然單調但不乏味,他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可以作為素材寫進習作中,他們的生活完全可以滿足寫作的需求。對于小學生的寫作來說,生活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師要避免讓學生產生在課堂上找尋寫作素材的念頭,那樣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很快就會枯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多閱讀,還要讓學生走進生活,仔細觀察生活,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全面的研究,爭取通過表面領悟到事物的本質。這樣,他們的作文素材庫就會不斷升級,變得更為豐富。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閱讀的機會,通過閱讀學生能夠不斷地充實自我,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閱讀是寫作最好的輔助方式,實踐證明,大量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會他們積累素材,可以準備一個專用的本子,時刻帶在身上,這樣,當看到一些優秀的句段、篇章時,就可以摘抄下來,為自己的寫作做準備。筆者經常指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并交給他們一些素材本的使用方法,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會根據不同的情況教給他們一些積累素材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進行全面觀察,這樣,學生就會逐漸掌握尋找事物特點的方法,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會更加準確,能夠更好地總結事物的存在規律。
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對事物進行觀察,比如,觀察一棵較大的植物,可以先遠觀,然后再近觀;觀察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先從正面觀察,再從側面觀察。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能有更為豐富的材料進行選擇。而且,學生積累的材料多了,就可以針對寫作主題進行由古至今、由遠到近的分析,寫作的過程中也不會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只要有了某一方面的寫作意愿,就能迅速調取與其相關的素材。這樣,學生的文章就會變得生動、形象,達到意境深遠的目的。
三、 聯系實際,運用素材
在初中生的寫作中,真實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說,真實就是作文的靈魂。如果學生所寫出來的文章是憑空臆造,哪怕其中的描述是如何精彩,都與真實的寫作有著一定的距離,因為有些事必須要親自經歷,才能有獨特的感情產生,學生寫起來也會有真情實感。例如,教師讓學生寫一件自己覺得憤怒的事,如果學生沒有親身經歷,就很難完美地描述自己當時那種憤怒的心情。而有些學生即使有憤怒的經歷,但是當他們面臨寫作,卻感覺無從下手,因此他們的生活體驗比較少,學校是他們主要的體驗來源。即使學生也明白自己所積累的素材有些是與作文要求相符的,但是這些素材都欠缺典型性,不能收到良好的寫作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跳出自身的生活經歷去選擇寫作素材,或是對自己的寫作材料進行拓展,延伸到生活的真實層面中去。這樣,學生可選的材料就比較多,他們的寫作形式也會更為豐富,也能夠找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作文素材。
筆者曾經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并向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將自身的真實經歷寫到作文里來,所寫的事件要與主題相符。等學生的作文都收上來后筆者發現,學生所寫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各樣的事件都被他們寫到了作文里:有的寫和他人發生矛盾,經過溝通矛盾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明白,不能依靠暴力解決問題,溝通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有效方式;有的寫購物時被騙的經歷,學生明白了,在購物時,一定要提前說清、問清,不然就會收到與預想的不符的物品。
學生所寫的類似的文章非常多,此類文章雖然都很真實,但是過于平淡,沒有足夠的感染力,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就指導學生擴大選材的范圍,寫一寫與陌生人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了交流技巧;和親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明白了親人之間感情的濃厚;和老師之間所發生的一些小事,明白了溝通能夠有效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
總之,在初中習作教學中,要想實現素材的生活化,教師就要與學生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從生活之中去搜集素材,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使他們對生活產生更為深刻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參考文獻:
[1]俞小榮.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策略與思考[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10(7).
[2]閉遠忠.解決作文難寫的有效途徑——淺談綜合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中學教學參考,2011(18).
[3]傅王瓊.淺談初中習作素材生活化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
作者簡介:
邵振義,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青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