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教育始創于1995年,是由中國500強企業海亮集團投資的民辦教育集團,現有學校(園)27所,在校中外師生60000余名,涵蓋22個國家(地區),是國內首家登陸美股的基礎教育領域民辦學校。毫不夸張地說,在諸暨海亮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都能享受到一線城市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很多人問,在海亮教育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歷程中,有沒有什么秘訣?我們的答案只有一個:聽黨話,跟黨走,始終把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海亮教育的陣地上。
海亮教育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黨委,首任黨委書記即為黨的十八大代表馮亞麗同志。黨委積極參與教育集團重大事項決策,黨委書記兼任學校總校長,通過法定程序進入學校董事會,2名黨委委員兼任學校副總校長,涉及學校發展規劃、重要改革、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項,董事會事先征求黨委意見。同時,集團將黨的建設相關內容納入學校章程,在學校中長期規劃中,將黨建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堅持從學校教學工作和集團實際出發來謀劃黨建工作,始終做到同向而行。有了黨委這個政治核心和堅強后盾,學校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更穩,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上市,投資26億元興建占地1280畝的海亮教育園,籌資200億元用于兼并擴張,湖北仙桃第一中學、新昌南瑞實驗學校相繼并入,海亮教育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
海亮教育的教師來自五湖四海,不少初來的新教師抱有“打工”想法,主人翁意識、歸屬感不強,隊伍整體缺乏穩定性,這也是我們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管理中的“世界性”難題。為此,集團黨委堅持把加強黨組織的政治屬性、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團黨委下設10支部,共有黨員492名,黨組織覆蓋下轄的所有學校、部、園。10個基層黨支部就是10個凝聚力量的堡壘,團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心聚力共謀發展。我們注重通過經常性的組織生活,使黨員教師的黨性得到不斷錘煉,先后開展了80后年輕黨員集中宣誓,重溫入黨誓詞,踐行黨員承諾;以“亮黨旗、明身份,重走革命先烈路”為主題的紅色之旅。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涌現出市級以上優秀黨員39名、先進工作者52名、優秀教師86名、先進黨組織11個,還評選了三屆“感動校園十大人物”,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傳播校園正能量。始終注重黨內關心關愛,得到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馮海良先生的支持,連續兩年為退休的兩位黨員校長發放百萬大紅包,為海亮教育集團教職工互助基金會捐資1500萬,為22位生活中發生意外的特殊教職工發放互助基金56萬。如今,海亮教育的黨員教職工在退休時,還可按校齡每年1000元得到一筆額外的獎金。此外,在集團黨委推動下,教育集團成立“家長聯合會”“學生聯合會”“退休教師聯合會”等,還成立“教職工互助基金會”,通過這些群團組織和一系列活動,把全校教職工緊緊團結在黨政周圍,營造了校興我榮、團結奮進、溫馨和諧的氛圍。
海亮教育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扎扎實實的黨建工作推動學校發展,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展現黨建成果。我們堅持把黨的教育方針融合在海亮的辦學理念當中,邀請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大師譜寫校歌,使“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三愛教育,“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習共處、學會學習”的四個學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2008年5月,汶川地震之后,集團黨委從汶川接回28名孤兒免費撫養教育,這一行動逐年擴大,現已成為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慈善公益活動——“雛鷹高飛計劃”。數百名來自云貴高原、青藏高原、陜甘寧等老少邊窮的孤兒被接到海亮,從小學到研究生畢業,海亮教育無償資助。同時,學校100多名年輕黨員教師與孤兒結對,在思想上、生活上予以關心照顧,讓這些雛鷹破碎的翅膀再次張開、再次翱翔天際。我們堅持“把業務骨干發展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從2015年起,在集團黨委主導下開展“雙百工程”,從現有年輕黨員教師中選拔培養百名后備干部,從優秀應屆畢業生黨員中甄選培養百名后備干部。兩年來,一批來自北大、人大、復旦等名校的優秀黨員和一批在教學一線脫穎而出的年輕黨員經過培養,成為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目前海亮教育中層以上干部中黨員比例達63.4﹪。辦學22年來,海亮教育累計為國家培養優秀畢業生超十萬名,北大清華劍橋等世界一流學府都有海亮學子的身影。2017年,海亮教育辦學質量再上臺階,高考一批(一段)上線破千人,中考包攬紹興市前十名。
(作者簡介:辛穎,碩士研究生,海亮教育集團,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