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摘要:隨著大數據越來越滲入人們的生活,與數據關系緊密的統計人才需求表現出一個潛在的大市場,但是需求方向及主要能力與傳統統計類專業又有很大差異。本論文主要通過前期畢業生、相關企業調查,后期專家論證等的方式,了解統計學類專業的未來發展及行業對統計本科人才的需求情況,并以此制定出適應大數據背景下應用型統計類專業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大數據;應用統計;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2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標志著我國的大數據建設開始了新的啟航。而作為培養統計學類專業人才的高校,必須面臨挑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適應市場需求的統計類人才。
本論文基于此研究目的,對以陜西省為主的幾所高校的統計學類專業的教師、學生,以及四十多家企業的高管進行調查,從企業、教師、學生等多方面深入了解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并以此制定出相關課程體系。
一、調研結果匯總
根據多方調研,得到以下結論:
1.未來統計類專業的人才發展空間大
無論是從需求者企業,還是從高校統計學類專業教師,或是從學生自身角度,90%以上的被調查者均認為未來統計類專業市場需求與發展空間均很大。
73%的被調查者預測商業行業、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是對統計類專業的人才需求最大的三個行業。
2.未來統計類人才的崗位需求以數據分析崗為主
調研發現,未來預測中,數據分析、分析報告撰寫、咨詢決策分別是需求量較大的三個崗位,因此本專業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應著重關注這些崗位的知識、能力、素養等需求。
分行業來看,各個行業對統計類人才的需求崗位有差異:互聯網行業對數據分析崗的提及度最高,金融行業則青睞于咨詢決策崗,商業服務行業最需要的為數據分析和分析報告撰寫崗。
3.統計類人才需加強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根據相關文獻,被調查者對統計類本科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歸納起來為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能除外的通識能力。
專業技能方面,被調查者認為需求最大的是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和數據展示與解讀能力。而目前統計類畢業生最欠缺的是數據展示與解讀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因此,本專業人才培養中要著重數據展示與解讀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從行業來看表現出一定的差異,互聯網行業對專業能力需求提及度最高的為數據分析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及率均為100%;金融行業對專業能力需求提及度最高的為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能力,提及率為100%;商業服務行業對專業能力需求最高的為信息采集、數據分析、報告撰寫能力和行業領域知識,提及率為100%。
通識能力方面,需求較大前三位依次為溝通能力(提及率為76%),創新能力(提及率為71%),表達能力(提及率為69%)。分行業來看,互聯網行業對本科畢業生的通識能力需求最高的是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及率均為73%;金融行業對本科畢業生的通識能力需求最高的為溝通通力和創新能力,提及率均為100%;商業服務行業提及度最高的是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及率均為100%。因此,本專業人才培養中要區別方向培養。
二、主要崗位、工作任務及所需求的核心能力匯總
根據調研結果所顯示的需求行業、需求崗位、需求技能等,結合目前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并參考大數據科學等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設定商務統計和金融統計兩個方向中主要崗位、 崗位工作任務及主要需求技能的關系如下表1所示:
三、核心崗位、需求能力與專業知識技能匹配
根據上表1,通過學校專家委員會反復討論認定,確定大數據背景下應用統計學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核心能力及專業知識與技術匹配如下:
1.數據采集與處理崗
所需的核心能力為通識能力,主要為溝通能力,專業能力為數據收集能力、數據清洗與處理能力,所對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抽樣技術、抽樣技術、統計調查軟件應用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和數據庫應用技術。
2.數據分析崗位
所需的核心能力為通識能力,主要為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為數據分析能力、數據挖掘能力,所對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統計分析方法應用技術、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
3.分析報告撰寫崗位
所需的核心能力為通識能力,主要為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為數據分析能力、數據展示與解讀能力,所對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行業領域知識、統計分析方法應用技術、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技術
4.業務/咨詢/決策崗位
所需的核心能力為通識能力,主要為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專業能力為行業領域理解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數據展示與解讀能力,咨詢、決策、業務能力、風險評估能力,所對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行業領域知識、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技術、統計分析方法應用技術、抽樣技術、統計調查軟件應用技術
綜上所述,與傳統統計學專業相比,數據庫應用技能和計算機編程技能是適合大數據背景下應用統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加強的方向之一;其次是對行業領域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四、課程體系設置
根據調研結果所顯示的需求崗位、需求技能等,結合應用型學校特色及教育部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范要求,經過專家委員會反復論證,最終制定出符合應用型統計學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如下:
1.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通識教育體系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針對應用統計類專業所著重需求的通識能力,增加禮儀、寫作、PPT制作等方面的課程,加大大學語文、批判性思維、OFFICE應用等課程的學時,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技能、報告撰寫能力。
2.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兩類。主要培養學生經濟統計學學科基礎能力,以及專業核心能力,包括數據搜集能力、數據清洗與處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分析報告撰寫能力,為下一階段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與傳統課程體系相比,必須增加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課程,具體為SQL數據庫、計算機JAVA編程、R語言數據挖掘、Python數據分析、Spark MLlib 機器學習算法、Hadoop大數據處理技術、爬蟲技術、文本信息處理與應用等。
3.專業方向課程體系
根據調研結果,以商務統計、金融統計兩個專業方向為例,設置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模塊。該課程體系主要設置大量的行業領域方面課程,讓學生根據行業偏好與自己特長在其中選修,主要培養學生對行業知識的熟悉、理解與掌握能力。商務統計方向主要課程包括管理數量方法、會計學、管理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網絡營銷與策劃、網絡消費者行為分析、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學、企業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金融統計方向主要課程包括金融學、計量經濟學、財政與稅收、保險與精算學、證券投資學、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統計分析、現代征信學等。
4.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對于應用型專業而言,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模塊,因此本課程體系獨立設置實踐教學體系模塊,本課程體系包括穿插在課程中的實踐及集中教學實踐。對于課程實踐而言,教師應加大教學大綱、授課計劃中實踐教學的比例,在授課中運用案例教學、試驗教學及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對于集中實踐課程體系而言,包括兩大方面,第一是第二課堂活動,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各種科研項目訓練、全國及省內專業競賽、專業講座、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創業者模擬演練沙盤等。第二是專業實踐課程,包括數據爬蟲實踐、傳統統計調查實踐、數據庫應用實踐、數據分析及報告撰寫、統計技術綜合應用等專門的實踐課程,每個課程根據實際項目設置1個學分,以項目教學的形式開展,集中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五、結語
大數據時代對應用統計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提出很嚴峻的考驗,本研究根據前期調研結果、校內專家反復論證,制定出初步的符合時代需求的具有較強計算機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下一步將會在此基礎上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具體的課程體系,并逐步將其應用于人才培養中。
參考文獻:
[1]潘保國.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高教學刊,2016(19):46-47.
[2]馮三營,裴麗芳.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校統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肛科技,2016(9):68-69.
[3]胡巖.大數據時代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新經濟,2016,8(下):110-111.
作者簡介:張 蕊(1986-),女,陜西渭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應用統計研究。
基金項目:2016年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大數據時代統計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研究》(批準號:16JK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