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星
摘要:無論是在哪個教學時期,語文課程都屬于基礎教育,其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全面發展產生影響,可提升整個國民的素質,強化民族內涵。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更要滲透德育教育。由于語文課程有較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高職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能更好地實現高職教學目標,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本文針對高職院校語文課程實際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發方式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實際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方式
高職院校中的語文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的教學活動。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無論在哪一個教學時期,都具有極強的基礎性,對于學生來講其是極為關鍵的。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實現德育教育的關鍵途徑,是每個專業學生都要學習的課程。在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對養成現代社會蘇姚的技術人才來講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深挖教學素材,彰顯鮮明的對比
現代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在整個社會創建優良的文化氛圍是極為關鍵的,會影響到社會的文明、創新發展與現代化建設進程,而學校是極為關鍵的傳播場所,倡導什么,抵觸什么,主題一定要有鮮明的對比,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知識信息迅速膨脹發展,新的的理念、思想等綠箭不限,其中也存在很多落后、消極的思想。高職也不是真正的凈土,高職學生也會被這樣的思想所影響。因此,高職院校的執教人員,特別是語文教師,一定要在實際教學中明辨是非,指導學生堅決氐池腐朽的思想意識,接受并培養積極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
高職院校所使用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聯德育教育的素材內容,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為學生分析這些素材,在思想道德層面上熏陶學生。例如,教材當中的《歡樂飄揚在中國上空》是一篇新聞稿件,可是其把幾代中國人民的夢想描述的活靈活現,將夢想實現的那種興奮之情表露無遺,可切實養成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雨中登泰山》一文當中詳盡描述了作者在雨中攀登泰山的境況,表達了作者喜愛祖國大好河山的豁達情懷,讓學生心靈上與之產生共鳴;學生也能在魯迅先生創作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感知到作者自身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自尊心,建立起為復興民族大業而努力讀書的遠大理想。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這些滲透德育教學素材的內容來教育學生,提高高職學生的道德修養。
二、及時創新教學方式,彰顯其實用性
現代社會需要大量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高職就是培育現代社會所需生產、管理、服務前線的高素質、高學歷的復合型人才,要求其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倘若在高職教學中還只是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德育教育,這種枯燥而無味的教學方式會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更會讓學生抵觸心理更強。高職院校德育教育過程當中一定要重視對教學方式的創新,要使用新型教學方式把課內外有機地整合起來,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
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有很多優美的文學作品,其中包含深刻的思想意識,例如:《荷塘月色》、《再別康橋》、《故都的秋》等等,這些文章都能影響學生的道德情操。教師課讓學生熟讀、背記這些文章,之后組織召開朗讀比賽,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使學生能感知漢語言的優美,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也可組織學生去參觀著名的文化古跡,引導學生基于已經學習到的語文知識來闡釋自己對祖國大美和善的熱愛,體會祖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使學生自身的情感、靈魂等都能被大自然所凈化。
高職學生正處在花樣年華當中,在整個成長當中一定會遭遇到挫折與困難,要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指引學生走出困境,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這對于教師來講是責無旁貸的。教師可以使用語文教材中的話題來組織學生展開辯論競賽,例如:早戀的利弊,把這種敏感的話題放在競賽中金子那個分析論述,能讓學生更為全面地認知到人類感情的本質。
三、結合生活現實,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施教
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其無法一氣呵成,也不能立竿見影,其要求教師一定要付出足夠的實踐與精力,可是最為關鍵的是要依據學生的現實情況進行施教。高職學生的身心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思想雖然非常活躍,可是還沒有完全定型,在這個時候進行正確的引導會讓學生終生受益。每個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其形成的心理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對其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不是一篇文章就能產生效果的,重點還是要綜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有針對性地進行施教。通常高中學生都來自于全國各地,在學校中住宿,因此一定會思念家鄉和親人,作為語文教師可鼓勵學生為家人寫書信,雖然現代有各種通訊工具能夠與家人實現溝通,可是一封滿載思鄉之情的家屬能激發學生的愛鄉情懷。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極為關鍵的,著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重點就是要使學生在無形當中感知情感熏陶,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是偶記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空間多如牛毛,教師只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挖掘,就能實現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就是為學生造福,對于社會以及教育事業來講都是非常必要而關鍵的。
參考文獻:
[1]周馨璐.道德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考試周刊,2013(82):21-22.
[2]崔敏.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4(34):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