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青
隨著中醫體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體質相關研究日益增多,它的研究對象范圍廣,包括不同職業人群。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雖然體質、精力正值一生中最旺盛的時期,但因不良生活習慣、就業壓力、學習壓力等諸多因素,使大學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為了探討高效、適用的大學生中醫體質養生保健干預策略,改善大學生健康狀況,本文對我國大學生中醫體質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一、中醫體質的概念、分類及評定方法
國內諸多學者曾對中醫體質的概念進行過闡述,但其概念內涵均強調體質的形成是先天基礎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構成包括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3個方面.對于中醫體質的分類,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王琦教授提出的9種體質辨識法.人群中醫體質客觀評 定多采用中華醫學會于2009年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CCMQ).但是,目前中醫體質的評定尚處于建立在主觀癥狀基礎上的量表評定階段,仍缺乏客觀化、標準化的評價指標,因此中醫體質量表評定的靈敏度相對不高。
二、大學生中醫體質的分布特征
大學生是特殊的社區人群,身心正處于逐步成熟階段,而不斷惡化的環境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隨著中醫體質學說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大學生中醫體質調查研究正在較多地開展.由于大學生的中醫體質調查研究對象、內容、方法的不同及研究地域跨度大,結果差異較大.大學生群體的平和、質和及偏頗體質的比例分布不一.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因大學生血氣方剛,腎氣充足,大學生平和體質的比例高于中國一般人群.而且平和體質的比例高于偏頗體質.有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平和體質所占比均高于偏頗體質.大學生體質下降現象不容忽視。大學生中醫偏頗體質亞型分布特征相差懸殊,研究顯示,偏頗體質亞型檢出頻次較高的有氣虛質、氣郁質、陽虛質、陰虛 質及濕熱質等。
三、中醫體質的影響因素
中醫體質的概念強調體質的形成是先天及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先天稟賦決定著群體或個體體質的相對穩定性和個體體質的特異性.先天因素較固定,不易轉變,同時,體質得養于后天,后天因素具有極大的可變性,通過一定的方式可得到調節。
(一)性別
女子以血為本,男子以氣養身,由于男女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不同,加之情志、飲食、生活起居等因素影響,男女的體質特征亦有所差異。劉雪凱的研究結果表明,男大學生平和體質比例明顯高于女生,偏頗體質中女生兼夾體質、陽虛質、血瘀質、氣郁質者明顯多于男生,男生痰濕質、濕熱質者高于女生.女子中血瘀質、氣郁質多見,而男子中多濕熱質、痰濕質.嚴美花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男生的偏頗體質以氣虛質、痰濕質及氣郁質為主,女生以瘀血質、氣虛質、陰虛質為主.彭英琦的研究結果顯示,女大學生中平和質占79.75%,需要生理、心理干預者占20.25%。陳晶等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亞健康大學生偏頗體質比例間存在差異,男生中偏頗質的檢出率占38.33%,明顯低于女生的53.63%;而男生痰濕質的檢出率高于女生;女生氣郁質、陽虛質、陰虛質、血瘀質和濕熱質檢出率均高于男生。
(二)民族
不同民族的地域特征、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飲食嗜好均有較大差異,而不同民族大學生中醫體質分布較復雜。陳晶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亞健康大學生偏頗體質總體分布特征未受到民族因素影響,但是偏頗體質亞型分布間存在民族差異,少數民族大學生氣虛質和痰濕質檢出率明顯高于漢族,而不同民族其他亞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三)地域因素
地理環境對人群的體質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大學生生源廣泛,來自全國各地,因此偏頗體質差異明顯.由于南方地理環境偏于濕熱,人們喜食清淡、甜食,偏頗體質以痰濕質、濕熱質多見;而北方地區干旱,環境溫度較低,人們飲食習慣偏向咸食,更喜肉類食品,偏頗體質多見氣虛質、陽虛質;沿海城市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水平較高,飲食富于營養,但心理壓力較大,常見的體質為平和質和氣郁質;西北部等不發達的內陸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生活條件較差,多見虛性體質。
(四)心理因素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學業、就業壓力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突顯.據一次全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3%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礙或心理異常.近年來大學生焦慮、抑郁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原因很多,其中體質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體質因素往往是可以改變的.趙燕平等的研究結果顯示,焦慮組大學生體質明顯差于正常組體質,焦慮與偏頗體質各亞型存在顯著正相關,而特稟質、痰濕質可以預測焦慮癥的嚴重程度.中醫認為人的七情、五志與五臟相連,體質長期處于偏頗狀態,會導致人體五臟功能異常,在情志上則表現出情緒的波動.反之,如果焦慮程度過于嚴重則會影響人的五臟功能,產生體質偏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