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洪健
摘要:在世界各民族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凝結成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就是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也成為了衡量一個民族發展情況的重要標志。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給民間的民族舞蹈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導致民間民族舞蹈處于了消失的邊緣,因此,本文針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民族舞蹈;傳承;發展;趨勢;分析
一、民族舞蹈文化的發展
(一)新文化的沖擊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互聯網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二十一世紀最主要的時代特征也是網絡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現代化的文化逐漸的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關注和重視,然而關注的同時,人們卻忽略了傳統民間民族舞蹈的發展。正是由于現代化文化的沖擊,導致傳統的民族舞蹈無法抵御來自時尚的打擊,逐步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處于了流亡和消失的邊緣。例如,傳統的四筒舞就正在面臨著即將消失的風險。這種四筒舞是漢族男子,在民間祭祀活動中,表演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在過去東北農村進行土葬,四筒舞是必須要進行的一個節目,然而隨著新的殯葬方式的出現,四筒舞失去了表演的地點。近幾年以來,四筒舞已經逐步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此,對于這些傳統的民間舞蹈文化,如何實現它們的保護和傳承,成為了如今二十一世紀關注的主要問題。
(二)強勢文化的沖擊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一定會給文化的發展走向帶來影響,而不同民族文化在碰撞的過程中,也逐步的呈現出了同化的趨勢。例如,水鼓舞是德昂族傳統的民族舞蹈,在祭祀和潑水節中,水鼓舞是傳統的節目,具有強烈的自娛性質。德昂族獨特的水鼓文化禮俗也是圍繞水鼓舞而開展的,然而,經濟的弱勢就一定會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帶來影響。如今隨著漢族和傣族文化強勢的發展,水鼓舞已經逐漸的被取代,傣族的象腳舞逐步的代替了水鼓舞的位置,成為了德昂族人的新寵。
二、民間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
(一)環境傳承
對于民間舞蹈來說,它并不受到專業的嚴格限制,是一項群眾共同參與的活動,因此,在他的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會受到地域和環境的影響。民族舞蹈只有在一種特定的環境和氛圍中,才能夠對民族的文化進行充分的展現,以此來加強自身的感染力。所以,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賞者,都會通過文化的體現,來對民族舞蹈的風格進行領略,以此來對民族舞蹈的傳承提供有利的條件。在一些民族舞蹈中,往往將傳統節日和舞蹈聯系在了一起,這樣更有利于舞蹈的傳承。例如,納西族的東巴舞。
(二)群眾傳承
民間舞蹈最主要的傳承手段就是家族傳承,這種家族式的傳承,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傳播途徑。家族傳承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例如,父子和叔侄等等。這種親屬的傳承方式,有著自身獨具的優勢。由于是家族內部的傳教,因此,幾乎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傳承的內容也會保持自身的完整性,確保民族的風味能夠更加的正統。
(三)社會傳承
在民間舞蹈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發揮出各方的優勢。首先,政府就應該充分的發揮出行政的作用,對民間舞蹈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其次,對于一些藝術家、舞蹈愛好者來說,也應該加強民間舞蹈的探究工作,只有做到了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共同參與,才可以保障民間舞蹈文化能夠得到不斷的流傳。
三、民間民族舞蹈文化的發展趨勢
(一)傳承變遷
目前,由于我國加大了旅游資源的開發,并以此來帶動經濟的增長。因此,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在旅游地點開發的過程中,一些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成為了開發的特色,而和民族相關的民族舞蹈和民俗風情也被融入到了商業開發之中,一些民族舞蹈會經過藝術家的二次加工,以藝術品的形式展現出來人民群眾的面前。
(二)保護發展
近幾年以來,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民間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相關的對策,加強了民族舞蹈的保護力度。而且和民間舞蹈保護政策的法律也相繼的頒發,同時也將和民俗文化相關的內容列入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之中,使一些瀕臨滅絕的民族舞蹈文化得到了重生的機會。而且也逐漸的獲得了人們的重新重視,以此來實現保護中恢復和保護中發展的效果。
(三)求同存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信息網絡化的時代也已經到來,而互聯網的應用加強了全球文化藝術的交流,在不斷的學習和欣賞之中,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逐步呈現出了一個同化發展的趨勢,因此,要想在民族同化的趨勢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就必須對民族舞蹈的保護力度進行提升,而且,要加強對民族舞蹈的研究,要不斷的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個性特征進行發掘,如此,才可以在文化同化的過程中,展現出自身的獨特魅力,確保我國的民族舞蹈能夠得到長久不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燧.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舞蹈教育對推動地方民間舞蹈的思考一以云南紅河學院舞蹈教學為例[J].黃河之聲,2015,21(10):65-67.
[2]劉麗.繁榮民族地區舞蹈教育與研究,發展民族舞蹈文化一“全國少數民族地區舞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改革研討會”綜述[J].民族藝術研究,2015,(05):77-79.
[3]李妮娜.地方高校舞蹈表演專業<民族民間舞>課程教學改革設想[J].歌海,2015,13(0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