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源
摘 要:近年來在新課改的大力推行下,高中化學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高中生在教育變革的大浪潮下是直接的獲益者,我們可由以往被動的知識填充狀態轉化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而現階段受到各種內因外因的影響,學習中仍面臨諸多困惑與難點,需要我們對癥下藥,在高中化學理論與實踐結合式的理解記憶下,強化自身的自主性、要學會勇于質疑、勇于探索、勇于思考,真正理解化學原理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過程;問題及對策
引言
高中化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與思維嚴謹性的學科,需要我們將新舊的知識串聯起來完成知識的融會貫通,然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總是較為片面,難以通過表象看本質,學習的過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記憶的時候思維意識容易混淆,課堂上找不到化學的重心,東一句西一句的死記硬背,難以真正明確化學的概念形成過程,缺乏自主積極性,形成跟不上課又提不起興趣的惡性循環,我們高中生應該不斷的反思,意識到自己學習的缺陷與不足之處,進而改進提升個人的化學素養。
一、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記憶雜亂問題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的化學學習一般都趨于功利化,沒有真正意識到化學對高中生生活帶來的改變與影響,片面的掌握化學可能會考到的重點部分,而側重的學習模式下,容易忽略一些關鍵的細節,這就使得我們在學習時容易造成記憶上的雜亂無章,沒有經過系統的梳理,化學的知識呈現片面化的特點,無法將知識連接起來去理解新的內容,學習起來較為吃力。
(二)理解表層問題
我們高中生涉世未深,在理解教材中的化學內容時也就只能依據自身的經驗與生活經歷去思考,在記憶本身就不夠清晰的情況下,只能看到化學問題的表象,出現了答題步驟較為僵硬,答題思路單一的現象,在面對同一個化學問題時,難以通過辯證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灌輸式的死記硬別中,我們自然感受到了強烈的課業壓力,學習的效率低下。
(三)實驗操作問題
我們本身的實驗經驗較少,以往都是在教師的實驗操作中去觀察,難有自主的操作機會,在現代化的教育趨勢下,我們也能夠接觸實驗儀器,但自身的實驗素養還有待強化,在實驗中容易因為一些細節的疏忽發生實驗錯誤,發生錯誤后容易緊張不知所措,導致化學實驗難以進行,耽誤學習的時間,對于我們信心的打擊也是較大的。
(四)聽課死板問題
課堂是學習的主戰場,我們吸收的化學知識大部分來自于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然而我們不夠勇敢,對于知識的求取渴望也不夠強烈1,教師在講課時我們心中懷有疑惑卻不敢抒發,導致內心的困惑越積越多,在聽課時一味的記憶教師的語錄,筆記上的內容死板,不懂得靈活變通,學習的方法千篇一律不契合自身的水平都制約著我們的化學成績進步。
二、高中化學學習的問題解決對策
(一)梳理記憶內容
到了高中階段我們不難發現,化學的知識內容錯綜復雜,在學習時為了減輕個人的壓力,容易顧此失彼,實際上經過系統的知識梳理才能從宏觀的角度掌握化學的真理。例如:學習“硫酸”時,除了需要知識硫酸本身易溶于水的特點外,還可以利用量杯裝盛硫酸去觀察它的顏色、氣味,摸一摸感受硫酸本身的熱量,去真正領會硫酸為什么易溶于水的原理,在腦海中構建出整體性具體化的硫酸形態,這樣在以后遇到關于硫酸的思考問題時,就可以回想,在真實的記憶上拓展思維。
(二)深化理解問題
化學知識的深化理解,需要由淺入深的逐次探究,理解和記憶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更使得記憶更為牢固,例如:以KOH為電解液的甲醇氧氣原電池中,我們不難得出正負極的反應方程式:“CH3OH-6e-+8OH-=CO32-+6H2O”、“2H2O+O2+4e-=4OH-”,同類問題中的甲烷氧氣燃料電池方程式又該如何作答?這就需要我們切實的領會方程式各部分的組成原理,才能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三)精細實驗操作
在實驗中操作發生錯誤是常見的現象,一些錯誤本身是可以規避的,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的對待實驗操作,細致化進行實驗演練,通過以往的錯誤去糾正,優化自身的實驗方式,自然可以得到直觀化的學習內容。例如:在讀取量筒的數時,俯視或仰視量筒,液體滴入過量,又用吸管往外吸,這些錯誤的操作細節改進,需要我們掌握正確的化學手法,選用能一次量取最小規格的量筒。讀數時,視線與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體的量超過刻度2,應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處等,強化實驗的正確率。
(四)課堂靈活應變
教師的講課方式不雷同,我們應適應教師的節奏并找到契合自身的課堂學習模式,遇到問題及時提出,及時消化知識,并根據熟知的內容去領會新的知識。例如:學習“人工降雨”時,我們應在課堂預留的思考時間里,根據已知的“干冰人工降雨”內容,靈活的進行記憶與提問。
綜上所述,我們應根據自身的學習問題進行恰當的改進,提高化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江雪芳.高中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內涵與達成[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08(19).
[2]王菁菁.高中院校學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職教通訊,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