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茂林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的變革和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漸增大,無時無刻都處在競爭中的企業使得自身的綜合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這時,企業內的領導者和管理層開始重視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財政稅收政策。本文對我國中小型企業財政稅收制度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促進其創新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策略
引言
財政稅收政策的實施狀況關系著整個企業的發展和經營,而我國目前的財政稅收制度還不能滿足企業向前發展的步伐和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企業內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和完善。企業內管理層必須根據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需求適當整合財政稅收政策,不斷創新財政稅收制度,這樣不僅有助于保證財政稅收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能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和發展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來說影響深遠,有時財政稅收政策的優惠力度會直接促進或抑制中小企業的發展步伐和進程,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力度較大時,會對中小企業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優惠力度較小時,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程的影響作用就會比較小,可以說,財政稅收的制度狀況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命運,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生存問題。其中,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可以通過以下幾點表現出來:其一,對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環境進行影響和改變;其二,對中小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其三,優化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除此之外,由于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方面的發展要受到來自外部經濟環境、國家宏觀政策、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我國現在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狀況一直處于十分嚴峻的狀態,當然不僅是我國,全世界還有其他多個國家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狀況和我國比較類似,即發展現狀都不太樂觀;而且,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基本限于自給自足的狀態,所以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有時會在集資、稅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負擔和壓力。綜上所述,在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過程中進行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勢在必行。
二、財政稅收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落后的管理制度
在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財政稅收管理制度創新的過程中,在管理制度上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財政稅收管理制度的傳統落后性。當下,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比較迅速,落后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不相協調,跟不上市場變革和發展的步伐,肯定取得不了理想中的效果。同時,在我國財政管理相關部門開展財政稅收工作時,工作觀念還是停留在傳統管理觀念上,而且也受到傳統管理制度的影響,導致財政管理部門的相關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并沒有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中小型企業的要求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充分考慮,無形之中給中小型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所以說,傳統落后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不僅沒有對中小企業的財政稅收工作起到推動作用,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的創新工作步伐。
(二)財政稅收方面的法律不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為了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一直在不斷的完善財政稅收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但是由于一些財政稅收政策與制度都無法很好適應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導致財政稅收方面的法律也不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是規模有限、資金來源不穩定且稅率又相對較重,流轉稅方面商業領域的增值稅整體稅負去到2%,工業領域的增值稅整體稅負去到3%,加上每年都在提升的社保費基數(這里可以將社保費理解為勞務稅)中小企業實際繳納的稅費并沒有減少,有一些企業繳納社保費的金額比稅費稅費還多,許多地方政府還要企業繳納殘疾人保障基金,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極為嚴重的經濟負擔,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政策內容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
近年來,雖然國家對財政稅收政策的內容和結構上在不斷地進行著調整,但是財政稅收政策內容和結構上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目前我國財政稅收政策中的企業所得稅規定的基準稅率主要是25%和20%及15%這幾種,但是這幾種基準稅率非但不適用于我國中小企業,而且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反倒成了一種經濟負擔,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縱觀目前世界各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筆者做了一個比較,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要維持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偏高的,美國政府目前大力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就是例證。同時,由于我國財政稅收政策至今仍不完善所以一些偷稅、逃稅和漏稅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對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產生了不利影響。拿我國財政稅收政策中具有代表性的發票來舉例說明,發票在我國存在已久,我國各企業都是采用開發票的形式來確定所繳納的稅率,但是,由于財政稅收政策中存在一定的漏洞,那些利用開發票的形式來進行虛假交易的人比比皆是,各種偷稅、逃稅、漏稅現象嚴重。綜上所述,我國財政稅收政策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嚴重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步伐,使得本來就與大型企業的競爭能力之間存在差距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上更是受到制約,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
三、加快財政稅收制度創新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專業稅收管理人才
我國財政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專業化的財政稅收管理人才來進行執行,對于稅收管理制度的創新和變革,更是需要專業化的稅收管理隊伍,這樣才能使新制度和健全的法律法規落實到財政稅收工作中去,從而真正幫助中小型企業發展;反之,若是缺乏專業化的稅收管理隊伍,那么這些革新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法規只是形同虛設,進行制度創新也只會是一紙空談,依舊不能幫助中小型企業走出當前的困境,更不用談促進中小企業升級與轉型。因此,必須通過開展各種專業培訓活動,提高管理隊伍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加強專業化的稅收管理隊伍的培養力度等,從而為中小型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二)建立健全財政稅收法律法規
我國進行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國家和相關部門應充分結合市場信息及中小型企業發展需求,從而建立健全完善的財政稅收法律法規,以此促進中小型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建立健全完善的財政稅收法律法規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不斷豐富我國財政稅收工作形式,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以此確保財政稅收工作的穩定,并高度重視財政稅收工作,調整企業稅收,不同規模的企業應制定不同的稅收,將這些通過實際行動表示出來,以此減低中小型企業納稅負擔,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二是國家和相關部門通過對市場信息進行分析,對中小型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后,擬定出有助于中小型企業發展的財務稅收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并將中小型企業的納稅標準單獨提出并納入現有的財政稅收政策中。
(三)完善財政稅收政策
針對我國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政策內容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國家和企業相關財政稅收管理部門在進行財政稅收政策的完善時,應該全面注意建立在綜合考慮中小企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去全面地完善財政稅收政策的內容,把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內容落到實處,以為我國更好的進行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奠定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國務院和稅務總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各省市也積極落實并制定出適合本地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享受到企業所得稅減半征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有關政府性基金等等,這些都足以顯示出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通過稅收制度的創新,更好的促進我國財政稅收制度的創新,充分調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性,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政稅收制度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關系著企業的長遠發展,完善我國現行稅收制度和政策,進行制度創新,促進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成為當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正升.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5):125-125.
[2]曹紫輝.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扶持作用分析[J].納稅,2017(3).
[3]田金瑩,牛牛.淺析財政稅收制度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6(3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