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斌
中圖分類號:F407.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青海油田公司始終堅持發掘、培育和推廣油田特色文化,并將這種文化與生產經營有機銜接,有機融合,使特色文化有特點,接地氣。柴達木石油精神是幾代青海石油人在艱苦創業進程中創造出的優秀文化成果和寶貴財富,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青海石油人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和思想武器,是青海石油人在雪域高原上鑄就的無形豐碑,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為打造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特色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建成千萬噸高原油氣田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關鍵詞 石油精神 探索 思考 生產
一、注重錘煉企業精神,深化石油精神“青海高地”文化感召力
豐富柴達木石油精神內涵。堅持挖掘油田特色文化氣質和精神財富,尋找精神亮點,以在生產實踐中展現和提煉出的“三講三不講”、“三個分不清”、“零點一精神”為動力,用優秀傳承豐富文化內涵。伴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高原石油人積極進取,以建成千萬噸為目標,以一流國際能源公司為使命,攻堅克難,上山下灘,風餐露宿,苦干不苦熬,缺氧不缺精神,逐漸提煉形成了具有油田特色的“井下鐵軍文化”、“英東模式”、“英西精神”以及以黨建為統領的“澀北氣田文化”、“高原明珠煉廠文化”等,進一步創新發展和豐富了柴達木石油精神的內涵。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激發員工隊伍為油奉獻、愛崗敬業的正能量,創作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大力褒獎和宣傳先進典型,通過事跡巡講、文藝展演等形式,培育了新時期石油人的良好職業素養和價值觀念。發揮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優勢作用,增強了網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組織開展“老石油人進盆地”、“清明英烈祭奠”、“冷湖基地工業遺址保護”等活動,傳承優良傳統,續寫石油精神。發揮冷湖四號公墓、地中4井、油田兩廳等11個企業精神教育基地的獨特功能,深入持久地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油田上下形成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苦干實干,責任擔當的濃厚氛圍,實現了油田在困境中挺立,在逆境中超越,全面完成各項業績指標的目標。
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構筑了報刊、網絡、電視等立體的傳播渠道,持續深入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柴達木石油精神學習教育活動,筑牢員工隊伍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著力推動文化同行,提升石油精神“青海高地”發展軟實力
以文化提升做引領。堅持“突出重點、先行試點、全面鋪開”原則,通過與國內知名大專院校和文化咨詢公司合作,聘請專家教授,先后在采氣一廠、井下作業公司、物資裝備公司、采油一廠、誠信服務公司、工程建設公司等開展“企業文化創新提升工程”,對企業文化理念體系設計、文化宣貫、教育和落地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以英模典型做表率。油田英模輩出,再總結再提煉油田60多年發展歷程中的典型人物,有關鍵時刻豁出身“這活兒危險,我來干”的鐵人式的好干部肖纏歧,有搶險“澀十五井”而犧牲的六烈士,有“越是艱苦,越要奉獻”的當代青年的榜樣秦文貴;有全國勞模木沙、王錫軍、李國平、史昆,也有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馬路天使”馬國萍,也捐款助學、獻髓救人的普通女工“青海好人”趙婷,有義務理發六十年的油田“活雷鋒”高虎子,還有新時期全國道德模范提名者王龍,形成了“青海高地系列英?!?,彰顯了柴達木石油精神的人格品質。通過定期組織開展“重塑形象、苦干實干”、“宣貫黨代會精神,講述油田故事”等主題先進事跡報告會、宣講會,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使先進典型成為廣大員工的鮮活代表,激發了隊伍工作熱情,形成了“學先進、趕先進、比貢獻”的濃厚氛圍。
三、打造高原特色品牌,擴大石油精神“青海高地”文化影響力
在文化品牌上著力。每兩年舉辦一屆文化節,開展“五月的風”文化廣場活動、文藝演出、送文化下基層、攝影書法美術網絡展、戲曲展演、廣場晚會等十余項活動,形式多樣、受眾面廣,營造了健康、文明、和諧、鼓勁的文化氛圍。整個文化節歷時五個月,展示了油田文化資源的強大魅力,傳承了老一輩石油人的文化精髓,挖掘了新一代石油人的文化潛能,聲勢浩大,在地方和媒體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在基層文化上著力。在企業文化創建中,始終把重點放在基層,從基層安排,從基層試點,從基層普及,從基層總結,從基層提煉,努力探索具有柴達木石油特色和鮮明時代特征的青海石油個性文化,逐步形成了以安全文化、廉潔文化、陽光文化、溫室文化、生日文化、餐桌文化、走廊文化、網吧文化、精細文化和健康文化為主的十大基層文化載體。在野外基層隊站開設網吧、圖書閱覽室,配套完善基層野外隊站的“五個一”工程,結合實際創辦了《坎巴草》、《四方花絮》、《紅柳》、《澀北之風》、《駝影》、《尕斯湖》等內部刊物,處處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不僅使工作生活環境更加舒心宜人,更變成了激發保油上產動力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