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平 朱菊清 陳偉光 楊旭東
肘部在處于半屈肘狀態下的時候如果受到高能量的損傷,尺橈骨近端的背側位置就會承受直接的撞擊,肱骨滑車就會被向前發生病理學移位的尺骨鷹嘴所撞擊,從而導致尺骨的鷹嘴關節面、尺骨近端位置、尺骨冠狀突等發生骨折病變,在臨床上被稱為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其治療難度非常大[1-4]。本文研究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患者在手術治療后早期康復介入,結合中醫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做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患者74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X線等輔助檢查,明確診斷為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肝腎損傷患者,孕產婦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醫學倫理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37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內固定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常規內固定手術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介入、中醫中藥治療。
1.2.1 治療方式的選擇 筆者經驗是合并不穩定骨折的肘關節脫位都行手術修復,條件許可,爭取盡早手術,目的是獲得堅強的固定和足夠的關節穩定。術后關節外固定,一般不超過3周,長時間固定易導致肘關節僵直。冠狀突骨折用螺釘,尺骨鷹嘴、肱骨髁間、橈骨頭骨折予以鋼板固定、克氏針或縫線固定;內、外側韌帶復合體止點撕脫性損傷以錨釘縫合修復。內固定術后對關節不穩定患者,選用鉸鏈外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安置于肘外側,允許早期活動。
1.2.2 康復介入方法 康復介入的宗旨:早期介入,一般術后第1天即開始進行。(1)早期康復(術后0~3周):目的主要是防止關節攣縮,維持關節活動度;方法包括牽伸關節、主動屈伸-輔助運動,康復治療結束后局部冰敷,靜態肌肉收縮等。(2)中期康復(術后3~6周):目的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強肌力;方法包括關節松動、關節被動活動、主動活動、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增強肌力的訓練、抗阻訓練等。(3)后期康復(術后6周后):目的是增加活動度、恢復關節功能;方法包括蠟療、支具治療、抗阻肌力訓練等。
1.2.3 中醫輔助性干預方法 術后服用中藥湯劑,主要方劑組成包括骨碎補、續斷、川牛膝、威靈仙、川芎、當歸、紅花、白芍各15 g,三菱、莪術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各一次服藥,連續用藥3個月[5-6]。內服中藥的同時,進行針灸推拿治療,針灸主要取穴包括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少海,采用電針進行針刺,電流強度根據患者的實際耐受度進行確定,留針20 min/次左右,治療1次/d[7]。推拿過程中主要采用揉按手法,幫助患者對肘關節周圍軟組織進行放松,隨后按揉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再按揉前臂各肌群起點,最后再對尺澤、曲池、合谷、手三里、少海等穴位進行按揉,持續30 min/次左右,治療 1次 /d[8]。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肘關節功能Mayo評分和疼痛程度VAS評分在治療前后的改善幅度、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和肘關節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采用肘關節功能Mayo評分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60分定為差,60~75分定為可,75~90分定為良,>90分定為優[9]。總有效率=(優例數+良例數+可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患者年齡19~78歲,平均(46.2±5.9)歲;男25例,女12例;左側肘關節骨折14例,右側肘關節骨折23例;骨折發生時間 1~22 h,平均(7.3±2.1)h;交通事故傷20例,運動型損傷11例,高處墜落傷6例。治療組患者年齡19~74歲,平均(46.0±5.5)歲;男26例,女11例;左側肘關節骨折12例,右側肘關節骨折25例;骨折發生時間1~25 h,平均(7.7±2.4)h;交通事故傷18例,運動型損傷10例,高處墜落傷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肘關節功能Mayo評分和疼痛程度VAS評分在治療前后的改善幅度比較 治療組肘關節功能Mayo評分和疼痛程度VAS評分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僅有1例少于對照組的6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的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患者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1.9%高于對照組的70.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2.547,P<0.05)。見表 2。

表1 兩組肘關節功能Mayo評分和疼痛程度VAS評分治療前后的改善幅度比較[分,(x-±s)]

表2 兩組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2.5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和肘關節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和肘關節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和肘關節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和肘關節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s)]
組別 住院總時間 肘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對照組(n=37) 17.79±4.21 116.32±20.54治療組(n=37) 11.81±3.20 91.17±17.56 t值 14.256 2 19.364 2 P 值 <0.05 <0.05
肘關節“恐怖三聯征”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復雜肘關節脫位的一種類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于高處墜落和車禍等原因而導致發病,該類型的損傷會對肘關節穩定性造成破壞,通過非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后,出現肘關節反復脫位、僵硬、活動能力受限等相關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手術是目前臨床上首選的對該病進行治療的方法[10-13]。
手術的時機與方案:筆者經驗是合并不穩定骨折的肘關節脫位都行手術內固定修復,并盡可能早期手術,對內固定術后關節不穩定患者采用單臂鉸鏈式固定架固定技術,可以使患者在術后早期開始對肘關節生理功能進行康復性訓練,其治療效果更加的顯著[14-15]。而中藥方劑中所含有的骨碎補主要具有補腎強骨、活血續筋的治療功效,續斷主要具有補益肝腎、活絡止痛、續筋骨的治療功效,川牛膝能夠達到活血祛瘀、祛風利濕的治療效果,威靈仙可以產生通絡止痛、祛風除濕、行氣的治療作用,川芎能夠活血止痛、祛風行氣,當歸可以達到補血養血、通經止痛的治療目的,紅花可以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白芍主要具有養血、緩急止痛的治療作用,三菱能夠祛瘀通經、破血行氣,莪術行血破瘀,甘草能夠調和諸藥[16-18]。在針灸推拿治療過程中通過對特定穴位進行刺激,可使位于患處的筋膜更加的通暢,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活血化瘀、行氣活血的治療目的,同時對穴位進行按揉,可以使發生粘連的肌腱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松弛,對肘關節生理功能的恢復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19-20]。
總之,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患者在手術治療后早期康復介入、中醫中藥治療,能夠較大幅度改善肘關節功能,有效減輕疼痛,減少術后相關不良反應,從而縮短臨床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1]蔣協遠.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的治療進展[J/OL].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5(3):1-3.
[2]蔣藝生.骨科外洗方配合針灸推拿治療肘關節骨折術后關節功能障礙30例[J].河南中醫,2014,34(1):85-86.
[3]楊雷剛,宗軍健,涂忠民,等.雙鉤張力克氏針治療合并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的尺骨冠狀突骨折[J].中國傷殘醫學,2012,17(7):6-8.
[4]蘇明海,吳宇,陳建民,等.復雜尺骨鷹嘴骨折并肘關節前脫位的診斷和手術治療[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8(12):32-33.
[5]吳順.外洗聯合針灸推拿治療肘關節骨折后關節功能障礙[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7):1290-1291.
[6]張杰,劉洋波,李義剛,等.復雜肘關節骨折脫位的個性化治療[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1):1606-1607.
[7]劉觀燚,李慶,王強,等.“肘關節穩定環”概念和重建原則的提出和臨床意義[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1):1113-1115.
[8]張俊清.中藥內外兼治合康復訓練預防肘關節骨折術后功能障礙63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2,28(4):80-81.
[9]陳啟波.針灸推拿中藥熏洗治療肘關節骨折術后功能受限的臨床療效[J].健康之路,2016,11(5):222-223.
[10]吳麗梅,陳紅衛.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復雜肘關節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干預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4):89-92.
[11]吳利和,陳月卿,徐淑芬.早期綜合康復對肘關節骨折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6):1470-1472.
[12]馬蘭,馮玲,陳芳.肘關節內骨折內固定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意義[J].中國鄉村醫藥,2014,11(17):21-22.
[13]曹晶晶,唐金樹,周謀望,等.肘關節骨折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6,5(3):194-198.
[14]陳朝清.早期運動康復對肘關節骨折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4):60-61.
[15]劉仁浩,周楠,畢鄭剛.尺骨冠狀突骨折的修復策略及生物力學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43):7610-7617.
[16]石秀秀,唐金樹,吳新寶,等.肘關節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6,5(3):188-193.
[17]馬剛.肘關節骨折患者采取早期運動康復訓練的臨床意義[J].中醫臨床研究,2015,6(29):115-116.
[18]陳述列,陸道望,王廣輝,等.桃紅四物湯加味治療肘關節骨折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6,32(5):861-863.
[19]陳化兵.對43例復雜性肘關節骨折脫位患者進行術后綜合康復治療的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22(8):192-193.
[20]劉晨紅,高強.早期運動康復對肘關節骨折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4):38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