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晨
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于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232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不符合“安全例外”規定,實際上構成保障措施。該措施已于3月23日起實施,對我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232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我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就在中美貿易戰風聲鶴唳的這個階段,本刊記者采訪了百忙中的著名中美關系和國際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在金教授看來,此番中美貿易戰風波,導致全面的或較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很小。金燦榮說,特朗普現在還是在擺貿易戰的“POSE”,以利于美國和中國談判。就是和中國真打了貿易戰,雙方遭受損失后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通過相互妥協來解決問題。
金教授認為,直到現在美國似乎都在和中國玩貿易戰游戲,上月22號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中國600億美元出口美國的貨物實施制裁,此前他還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從1500億美元份額的產品中選擇1200種列入制裁清單,選擇的產品要符合“對美國影響不大卻對中國有影響”的標準,但貿易代表辦公室卻很難選得出來。以至于到目前為止,特朗普的制裁喊得兇,但付諸制裁行動還很有限。于是,不久前我們又聽到特朗普主動將對華貿易制裁向后推遲兩個月,中美可以在這兩個月內進行多輪談判,當然特朗普希望中國主動來談,但如果中國不上趕,相信特朗普也會派人來談。為最終雙方通過談判解決此次貿易危機創造條件。

金燦榮
金教授對記者說,從中美貿易的本身來看,這場貿易戰山雨欲來風滿樓,我們應當從以下方面來進行觀察思考:一是由于中國工業制造業技術升級較快,美國對此提心吊膽,因此通過對中國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實施打壓以阻止中國工業制造業提升,或減緩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應當是此次美國主動挑起貿易戰的主要原因。美國人甚至嚷出:禁止中國以市場換技術,顯然這是一種傲慢且無理的態度。二是美國要求中國一年內減少1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逼迫人民幣升值,以使中國加大進口。三是不許中國以國家力量來補貼中國制造2025,因為以往中國一直在國際產業鏈中承擔中低端的生產制造環節,美國則掌握高端核心技術,現在中國急追猛趕美國的高精尖技術,知識產權專利(部分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數量已經位列世界第一,因此美國對此既敏感又煩惱,遂挑起貿易爭端。四是美國會進一步要求中國開放市場,估計中國也愿意與美國展開談判,最終以雙方相互作出讓步結束此次貿易爭端。
美國喊出1年減少1000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順差,其實很難做到,因此美國很可能將這一目標大大降低甚至攔腰設定一個500億美元的縮小逆差的目標。當前,中國正在力推經濟轉型升級,已經制定了許多政策鼓勵中國企業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因此,中國在技術進步方向的進取心應當不會因為美國的阻撓而大打折扣,也決不會因為美國貿易戰而作出放棄鼓勵科技水平提升的產業發展路線。
此外,金融和電商這也是美國力求中國對美開放的兩大領域,金教授認為,中國有可能在這兩個領域對美國作出讓步,一方面中國有意加強金融機構的改革,需要一部分外資進來促進金融業的改革,中國的金融機構外資比例可能突破25%;另一方面,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目前也出現了“店大了欺客”的現象,讓一些美國企業進來,通過競爭讓電子商務環境更趨理想。
美國現在內部的問題很大,首先是上下矛盾,美國一般群眾對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超級富豪特別不滿意,中產階級非常憤怒,過去30年他們的生活水平沒有什么提高,華爾街卻賺得盆滿缽滿,他們覺得美國不再是林肯總統講的“民有、民治、民享”,而是1%的人有、人治、人享。
第二個矛盾是左右矛盾,原來民主黨偏左,共和黨偏右,但都是溫和派,現在兩邊掌權的都是極端派。12月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減稅法案,當天民主黨左派桑德斯在講話中就指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這是一個劫貧濟富的法案,足見現在美國左右矛盾有多嚴重。
第三是種族矛盾。上世紀60年代平權運動后,美國種族矛盾有所緩解,但現在美國出現了一種反向種族歧視,白人打出了“白人至上”的旗號,引發了少數種族及白人自由派的反彈。
第四是虛擬經濟集團和實體經濟的矛盾,虛擬經濟集團的代表是華爾街,實體經濟集團的代表就是傳統的像煤炭、石油、汽車工業。
第五個社會矛盾是民族主義與全球主義的矛盾。特朗普本人是個經濟民族主義者,他競選的口號就是“美國第一”,上任第一周就簽發了總統令,要求美國的商界買美國貨、雇美國人,是典型的經濟民族主義,這就和華爾街、硅谷、好萊塢所代表的全球主義形成了矛盾。
這些內部矛盾,再加上外交上面臨的中東、歐洲、俄羅斯以及拉美問題,還有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美國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美國人心情就沒以前好,脾氣變得比較壞,對自己很失望,又把對自己的失望轉嫁到中國身上,想方設法找中國的茬兒。
金教授認為此次中美貿易戰首當其沖將遭受沖擊的還是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由于美國要打擊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很可能不敢再給中國高科技企業大幅度投資了,會使中國企業的融資渠道變窄。但是中國的國家資本向高科技企業傾斜的趨向性仍然十分明顯,中國有的是錢,一定依然會大力支持中國制造2025。但美國人也會這樣理解,只有國家隊投資的中國高科技企業會勢單力薄,產業進步的腳步將會放緩。企圖借此阻止中國的產業升級。反過來說,美國此次貿易戰矛頭直指中國的高科技企業,說明中國近年來的產業升級政策和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的路子是對的,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恰逢其時。因此,我們國家一定還要堅決支持高科技企業的發展。
關于中國在此次貿易戰中的反制措施,金教授認為,從中國第一輪的報復清單看,中國選擇美國的農產品進行反制的路子也是正確的,因為美國產業界最強,也是對中國出口量最大的就是高科技產品和農業產品,中國反制美國的這個點抓得非常好。其次,中國應當用法律手段解決爭端,比如將美國告到WTO,因為美國發起這場貿易戰已經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規則,我們在法律和道義上有優勢;第三,中國應當努力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并借此機會擴大內需,化解美國打貿易戰給我們產業造成的壓力;第四,加大中國對外貿易的多元化,減小對美國的外貿依賴;第五,中國應當找準目標對美國進一步反擊,這對于維護中國國家利益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美國對華出口的大頭是芯片、飛機、汽車和農產品,且這幾類美國產品對中國的市場的依賴程度特別高,在這些方面我們認真打它一下或幾下,美國會感覺到疼,也就是說,美國發起貿易戰沒有自己不挨打的理由。

中國進出口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