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著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其優越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社交、創新、競爭、平等、承受力、主動性等能力和意識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合作學習分組模型的確定、合作學習運作理念的引導、合作學習運作理念的引導、合作方式的選擇出發,以圓柱體的學習為研究對象,試論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行動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開展
一、合作學習分組模型的確定
(一)拼板模型
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類似于拼板或者拼圖游戲。在此模型中,一個學生要參加兩個小組:學習小組和研究小組。在確定學習目標后,學生先到各自的研究小組要就分配好的問題,再帶著收獲回到自己的學習小組進行分享。就“圓柱體”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來說,筆者認為是拼圖模型分組方法是可以使用的。先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在保證時間的前提下,組內分別研究圓柱體的特點、剪裁方法、表面積、體積等內容,等組內達成一致后,再解散研究小組,讓成員回到分好的學習小組內,分享各自從不同的研究小組內帶來的研究成果。最理想的狀態是,學習小組的成員并非來自于同一個研究小組。這種方法有點類似于病毒的“交叉感染”過程,不過在這里“感染”的是知識和思想。
(二)調查模型
所謂調查模型就是教師在調查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加以分組的情況。一般來說,調查模型又分為三種:按照興趣愛好分組、按照感情友誼分組、按照特長搭配分組。筆者認為,這種調查分組的方法更傾向于一種小組內強強聯合,班級中優勢互補,適合于選修課的學習。而小學的數學是沒有選修內容的,換言之,但凡是在課本上出現的問題都屬于必須要掌握的內容,顯然,這種方法只能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揚長避短”,而這些“短”將會成為學生日后繼續學習的障礙和短板,不利于學生打好數學基礎。
(三)編號模型
此類模型一般適用于復習教學,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教師將全班學生以4人為一組進行分配,并將組內成員用1、2、3、4等序號加以編號,當教師提出問題以后,每個小組成員共同在組內討論并準備回答問題。當教師叫出某一個小組某個編號的時候,組內成員群策群力舉手回答問題,倘若要有不當或者不足之處,組內成員繼續秀中和補充,直到認為盡善盡美,教師在征求其他組意見,各組之間相互討論和幫助,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在圓柱體的學習的分組中,編號模型并不適用,甚至在整個圓柱體及小學數學的學習中,編號模型都不太使用,它更適用于文科類的學科的復習中,因為文科偏向于記憶和表達,而數學偏向于邏輯思維和計算。當然,如果復習或學習僅限于概念一類的問題,如圓柱體有何特征?圓柱體的側面面積如何計算等問題的話,編號模型是可以使用的。
(四)配對模型
配對模型指的是同桌兩人為一組,先進行互相的討論學習,然后由教師指定或者學生自發舉手分享自己的成果,再有全班對于他們的共享成果加以修正或者補充完善,進而幫助這個兩人小組。筆者認配對模型的分組方法很有針對性,能夠切中問題,對癥下藥,但是,這種分組方法容易造成教育教學的局部不公平現象的產生。因為當前中國的我國的小學班級人數基本上是在40人以上,以2人為一組,起碼要分20組,顯然,一節課的時間無法保障所有小組都能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成果,而如果非得保障所有班級都能實現分享。起碼得幾節課的時間,而教師隨意更改或者延長課時量的結果是無法按時教學任務,進而耽誤教學進度。因此,配對模型固然效率高,但是不適合在小學生中推廣。
二、合作學習運作理念的引導
(一)協作學習觀的引導
合作學習中的分組就是為了打破原來的單打獨斗的學習現狀,通過協作,組內成員及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借助完成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習成績為主要標準。當前的小學生大多為獨身子女,獨占意識比較強,二胎政策放開后,有些孩子連自己的弟弟妹妹都容不下,更不用說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同學了。然而,進入社會中后,協作又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能,畢其相對于個體而言,團隊更容易獲得認可和成功。小學時代正是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很多思想關鍵層面的問題尚未根深蒂固,因此也就相對比較容易得到糾正。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習協作,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和提高;也能增進同學感情,改善人際關系;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圓柱體的手工制作為例,運用協作的辦法,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二)學生主體觀的引導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觀中,我們更多的是在強調“師道尊嚴”、師生有別。而進入21世紀以后,尤其是進入新課改以后,師生地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變成了教學的主體。其實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地位的降低,這反而是關于地位之爭的雙贏,類似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調控的關系。教師并非不起作用,而是從臺前轉移到了幕后,起到宏觀上全盤指導、監督和引路的作用,學習的具體過程和細節讓學生參與和自主學習。另外,在合作過程中,還得注意師生關系的處理,這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走向對方的過程。心理學家勒溫和皮特經過研究發現,在教師與學生關系和睦友好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最高,學習效率最為明顯。
三、合作方式的選擇
合作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大致有問題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談論式合作學習、論文式合作學習、學科式合作學習等五種。顧名思義,對于小學數學而言,最合適的莫過于是問題式合作學習和談論式合作學習了。就“圓柱體”這個知識點而言,顯然,問題式合作學習更適合于課堂合作學習,而談論式合作學習則更加適合于復習課。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應該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前提和目標,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相結合,最終實現事半功倍,讓學生花最短的時間盡量用最愉快的心情完成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朱萬麗.合作學習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小學教學參考,2010年第12期.
[2]代樹金.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淺探.新疆教育,2012年第4期.
作者簡介:包剛,甘肅省靜寧縣甘溝鎮教育委員會。
注: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