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峰
【中圖分類號】R735.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1
胃癌是我國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多數為中老年人,胃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地域、飲食習慣、遺傳、病毒感染等[1]。臨床中一般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從而緩解病情。對于晚期胃癌患者,需要先進行根治性手術,再根據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化療。傳統臨床中大多采用開腹手術的方式,療效明顯,但該手術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也為胃癌根治性手術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2]。本次研究對比了開腹和腹腔鏡根治手術的療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共76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各38例。開腹組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齡58~76歲,平均年齡(67.32±5.92)歲;腹腔鏡組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齡57~75歲,平均年齡(66.89±6.16)歲。兩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開腹組采用開腹根治手術,方法如下: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切口選擇為上腹部中央,約20~25cm,清除胃組織中的淋巴結與胃癌病灶,并留置引流管于肝下,對傷口進行縫合;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根治手術,方法如下:通過腹腔鏡對患者的病變位置進行觀察,判斷是否存在淋巴結、癌變細胞轉移等情況。待大網膜翻起后建立氣腹,通過超聲刀切斷并進入結腸,將結腸動脈與分支分割,對為周邊組織淋巴結進行清除。清除十二指腸后淋巴結時,停止氣腹,分別將胃與大小網膜拖出腹腔,根據患者的病灶情況切除適當胃容積。最后放置引流管于肝下,將氣腹關閉,并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3]
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劑使用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劑使用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并發癥發生率)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則證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指標對比
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鎮痛劑使用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開腹組,手術時間高于開腹組,P<0.05。如下表1所示: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組,P<0.05。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胃癌是目前我國發生率最高的癌癥類型,有臨床研究顯示,胃癌的死亡率是癌癥中的次高。傳統臨床中一般通過開腹根治手術進行治療,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手術切口一般為20~25cm,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手術過程中需要為患者持續輸血,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發生率,預后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復[3]。此外,若患者術后出現腸粘連、腹腔出血等較嚴重的并發癥,還需要通過二次開腹的方式進行治療,進一步加大了手術創傷。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也為根治手術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途徑[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鎮痛劑使用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開腹組,手術時間高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組,P<0.05。原因如下:腹腔鏡手術時間較長的原因可能是前期臨床醫師的操作不熟練,本次研究后期,腹腔鏡手術時間逐漸減短,與開腹手術相差較小。腹腔鏡手術能大大縮小手術切口,減少術中出血量,患者疼痛感較輕,術后恢復較好,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腹腔鏡探入后,臨床醫師能對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等情況進行全面觀察,選擇合理的手術角度與方位,大大降低了人為失誤的發生情況。同時,明確病灶后,能通過氣腹建立良好的手術視野,避免了不必要的暴露,患者預后較好。此外,胃癌根治手術導致的創傷與應急反應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現術后大出血,尤其是血管或動脈的損傷,極可能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傳統開腹手術的切口較大,出血量較多,一旦出現人為失誤,會大大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之下,腹腔鏡根治術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較小,引發的全身炎癥應激反應較輕,安全性高,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預后良好。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難點在于淋巴結清掃,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嚴格遵照相應的清掃原則,最后對十二指腸以及食管進行離斷。其次,在腫瘤整塊切除的過程中,臨床醫師應仔細操作,在不接觸腫瘤和淋巴結的情況下進行切除,保證清掃的徹底性。
綜上所述,腹腔鏡根治手術治療局部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對患者損傷較小,并發癥發生率低,能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劉瑜,姚俊濤,劉秋芳,等. 同步放化療對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 現代腫瘤醫學. 2015(18): 2630-2634.
黃有群. 局部晚期胃癌術前新輔助治療臨床研究[J]. 重慶醫學. 2011, 40(27): 2773-2774.
張云福. 開腹與腹腔鏡根治手術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 療效研究[J]. 當代醫學. 2017, 23(28): 82-84.
王鑫,趙東兵,金晶,等. 局部晚期胃癌術前同步放化療作用的初步探討[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6, 25(11): 1204-1208.
羅威,李紅偉. 局部晚期胃癌行mFOLFOX6方案新輔助化療后的再手術治療[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8):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