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興 游斯嘉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當代大學生日益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前進的一股強勁力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力軍。面向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對形成法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加之青少年群體正處在成熟的生理條件與不成熟心理環境之間的矛盾期,由此,大學生群體的潛在犯罪傾向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我國對于大學生犯罪現象的研究從近幾年開始逐漸深入,正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從犯罪心理學的視角出發,針對大學生犯罪行為,從大學生犯罪行為的客觀外因與自身內因出發,探究其意志、思想等因素,進而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字:犯罪心理學;大學生;犯罪;對策
一、在校大學生常見犯罪類型
綜合大學生常見的違法犯罪行為可知,大學生的犯罪行為主要分為財產型犯罪、暴力型犯罪、涉性型犯罪。
二、預防在校大學生犯罪行為的措施
(一)社會風氣方面
(1)健全法制。有關部門首先應針對大學生犯罪種類和個體情況出臺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效預防、準確判決。其次是要完善青少年保護法中過度保護青少年的部分,以及針對女大學生特殊性犯罪的法例條規,對大學生安全保護的法律條文應進一步推敲。還應該對應出臺有關貧困大學生保護措施的相關條例。
(2)文化自信。有關部門應大力開展大學生思想培育活動,制定大學生思想活動日,讓大學生感受經典傳統文化的精髓,打造價值認同,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同時,政府還需大力加強對學校周邊不良營業場所的排查,尤其是酒吧、KTV等娛樂場所應重點打擊“黃、賭、毒”。營造文化自信不僅僅針對大學生,應該遍布整個社會每一個角落,打造大學生文化自信有利于整個社會氛圍的良性發展,有利于價值認同的提升,也有利于指導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輿情監控。當代大學生接觸網絡有時間長、頻率高、渠道廣的特點,傾向于通過網絡新聞、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認知世界。由于大學生的社會閱歷較少,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容易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事物的誘惑,這就意味著有關部門應采取必要措施對網絡虛擬世界進行凈化和監管,以期達到預防大學生犯罪的功效。
(二)校園文化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學校應盡可能完善校園管理制度,尤其是校紀校規、考勤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大學生信息反饋制度等。校方應根據《學生管理手冊》,公平有效的實施差異化管理。尤其是加強宿舍管理制度,對于宿舍考勤應該做到層層上報且準確無誤,盡最大可能做到真實可靠,校園犯罪案中有大量犯罪行為未能得到法律制裁的原因即宿舍考勤制度的不完善,大學生是否歸寢沒有得到準確的通報,從而給了大學生犯罪的可乘之機。值得注意的是,處理在校期間違反校規的學生時要注意情理并施,以教育引導為主,處罰為輔。
(2)建立保全機構。學校應建立保全機構。保全機構是當下幾乎每個大學都已經具備的機構,但是當下校園里的保全機構專業化程度較低,大部分保全人員由退休人員組成,沒有真正發揮保全機構的功用。學校需專門培養保全人員,類似校園警察,當學校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第一時間控制或抑制事態擴大。學校還應與校外公安機關做到雙向溝通,做到校內外聯動打擊校園周邊的違法犯罪事件,最大程度的遏制在校生受到不法分子的影響。
同時,校園應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中心作為學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區,在高校校園本應承擔把握學生心理的關鍵職能,可當下卻并非如此。較完善的心理咨詢中心應配備專業人士且全天開放,不定時舉辦心理健康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情緒釋放的“出口”,學生可以傾訴自己的想法,將自己內心的不滿、憤怒、仇恨、自卑等消極情緒從中釋放,從而避免由于不良情緒造成的犯罪。
(3)重視基層管理。大學是一個龐大的機構,上萬數量的師生更需要合理穩固的基層管理。一線輔導員作為高校的基層管理者作用不可小覷。離學生最近的是輔導員,學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也要靠輔導員,只有每位輔導員將自己的學生管理好才能使地基穩固。因此,輔導員應時刻留意學生的思想動向,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并反饋,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的開展管理,落實到每一位學生。還應協調好師生關系,做到我管理你配合的融洽狀態。
(三)家庭教育方面
(1)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是滋養孩子形成健康身心的必備土壤,家庭和諧的關鍵點在于良好的溝通。一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良好溝通將會營造一個具有良好氛圍的家庭環境,這樣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會對未來生活充滿向往,對社會抱有善感恩之心,將會大大減少反社會心理。作為單親家庭,更應該營造融洽的氛圍來填補孩子內心的空缺。據2014年統計,我國單親家庭超2000萬戶,單親家庭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為2396萬戶,成因以離異為主,70%為單親母親家庭。單親家庭是當下社會客觀存在的現象,處于單親家庭中的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避免孩子處于封閉狀態,預防由于原生家庭背景而影響人格形成最終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
(2)重視科學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價值觀形成階段,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家長應把握寬容與嚴厲之間的平衡,不能一味寵愛也不能一味批評,不能盲目聽信孩子也不能獨斷專行;要做到鼓勵與懲罰之間的平衡,不能不分好壞鼓勵孩子的個性也不能一味抑制孩子的想法。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內容將給孩子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減少犯罪的可能性。
對于特殊家庭例如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等需要針對性更強的特殊教育方式,例如單親家庭要重視孩子戀愛觀的教育,貧困家庭更應重視孩子金錢觀的引導和自卑感的疏通。
參考文獻:
[1]吳宗憲等譯.犯罪行為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版,第151頁.
[2]顏小冬.當代大學生犯罪成因及預防對策研究[J].2004.
[3]曹國輝.大學生犯罪的成因與防治:以犯罪心理為視角的研究[J].2005.
作者簡介:宋華興(1994—),男,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