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雯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對于神經內科疾病的患者來說,壓瘡主要是患者身體局部組織受到長期性受壓而使得其局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其則不能對皮膚以及皮下組織供給所需的應用,進而使得局部組織失去原有的正常功能而最終出現壞死和潰爛[1]。為了探究預防護理對神經內科臥床病人壓瘡的臨床效果,特在我院選取近兩年的60例神經內科臥床患者,分組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法,收集資料并加以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60例神經內科患者,收治時間為2017年1月~2017年12月。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平均每組30人。對照組:男性為9例,女性為6例;年齡在52~76歲,平均為(65.0±1.0)歲;腦血管意外患者5例、高血壓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心病5例;壓瘡部位:骶尾部6例、肩胛部5例、坐骨結節3例、足跟部1例。壓瘡面積:1.3cm×2.0cm×1.0cm~5.2cm×5.0cm×2.1cm。試驗組:男性為8例,女性為7例;年齡在51~77歲,平均為(64.5±1.5)歲;腦血管意外患者12例、高血壓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心病8例;壓瘡部位:骶尾部13例、肩胛部11例、坐骨結節4例、足跟部2例。壓瘡面積:1.2cm×2.0cm×1.1cm~5.3cm×5.2cm×2.0cm。比較兩組患者壓瘡部位和壓瘡面積以及年齡等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臨床護理,比如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敷料更換和包扎等。
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壓瘡預防:要盡量地避免患者身體局部長期處于受壓狀態,要鼓勵和幫助患者定期更換體位,盡量做到2h翻身1次。對于癱瘓而長期臥床患者,則需讓其睡軟床,且保持床單干凈、整潔、無褶皺。對于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在其床上鋪墊好尿墊和油布,同時要做到及時檢查和更好,要保持患者皮膚的干燥,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皮膚的刺激。要定時給患者擦拭身體,保持其皮膚干燥和清潔,促進其血液循環,提高其皮膚抵抗力。
1.2.2 定期檢查按摩受壓部位:每天早晚使用溫水擦拭患者的皮膚,并按摩1~2次。如果患者受壓處的皮膚出現發紅,則可以進行環形按摩。如果患者背部皮膚為深紅,則需試驗30min,仍不褪色者則不能再按摩,要告訴患者和家屬要及時變換其臥床的位置,要防止其局部皮膚再次受壓。
1.2.3 營養護理:對于全身營養較差患者,需給予其高維生素和高蛋白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要多吃一些新型蔬菜和水果,并需多喝水和果汁等。促進其胃腸蠕動,防止其大便干燥,要多食用植物油,比如食用豆油和芝麻油等,防止其發生便秘情況。對于不能自理患者,則需按時喂食,提高其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患者還需多吃高熱量食物。
1.2.4 加強護患溝通:要耐心而詳細地給患者講解壓瘡的預防和治療情況,同時告訴家屬積極地配合護理,并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導其正確地進行護理工作。
1.3 療效判斷標準痊愈 經過護理后,患者壓瘡創面得到完全修復。顯效:患者壓瘡創面沒有分泌物,肉芽組織正常生長且輕度色素沉著創面縮小>50.0%[3]。有效:經過護理后,患者創面滲出物減少,壓瘡創面組織增生瘢痕攣縮愈合且色素沉著,其創面縮小在25.0~50.0%。無效:創面滲出物沒有得到減少,且創面縮小<25.0%或者創面擴大。治療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試驗指標統計和比較 兩組患者的壓瘡愈合人數和壓瘡愈合時間以及新發生壓瘡人數。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5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治療有效率和壓瘡發生率采用(%)表示。采用或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壓瘡護理效果比較試驗組患者壓瘡治療有效率為95.0%(57/60)明顯高于對照組81.7%(49/60)(P<0.05)。
2.2 兩組患者壓瘡愈合時間和發生壓瘡情況試驗組壓瘡平均愈合時間為(5.2±1.0)d明顯短于對照組(8.6±1.5)d(P<0.05);試驗組發生壓瘡率為6.7%(4/60)明顯低于對照組18.3%(11/60)(P<0.05)。
3 討論
神經內科中,壓瘡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發生這種并發癥的原因主要為全身因素,由于患者長期處于營養不良和局部血液循環差等引起。局部受壓,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其的皮膚會變薄且血管分布減少,一旦受壓則會影響其血液循環,進而導致局部組織出現缺血和缺氧情況而壞死。對于壓瘡來說,預防則是關鍵。對于老年人群來說,其反應較為遲鈍,且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差,因此很容易發生壓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定時進行體位變換,有效地改善其局部供血,同時還需保持其皮膚干燥,進而有效地預防壓瘡發生和促進壓瘡的愈合[3]。營養狀況對于壓瘡來說十分關鍵,大約有75.0%的低蛋白血癥患者會發生壓瘡癥狀。因此,需根據患者的實際臨床情況來給予營養支持,如果患者病情允許,則可以進行腸內營養,當腸內營養難以滿足時則可以考慮進行靜脈營養。必要時還可以輸注血漿和白蛋白等,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對于長期臥床患者,則需加強其營養,并及時糾正其負氮平衡情況,根據患者病情來給予其高蛋白質和高維生素,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則輸注白蛋白或者輸新鮮血液,改善其全身營養,減少和避免壓瘡的發生。不斷地加強護患溝通,要保持面帶微笑,同時要耐心地解釋相關的護理工作。經過此次護理發現,試驗組患者壓瘡治療有效率為95.0%(57/60)明顯高于對照組81.7%(49/60)(P<0.05);試驗組壓瘡平均愈合時間為(5.2±1.0)d明顯短于對照組(8.6±1.5)d(P<0.05);試驗組發生壓瘡率為6.7%(4/60)明顯低于對照組18.3%(11/60)(P<0.05)。總之,對神經內科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則能有效促進其壓瘡愈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預防患者壓瘡的發生,減輕其痛苦。
參考文獻:
何新榮,黃媛媛.美皮康敷料對無創呼吸機帶機患者壓瘡預防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0,05(8):465-467.
邢華英,張英,李光潔,等.老年難免性壓瘡患者的循證護理[J].江蘇醫藥,2010,14(12):1642-1644.
馬智群,田蕓,王君,等.臨床壓瘡預防管理模式的質性量性綜合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0,15(12):2847-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