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留置導尿管為臨床上全麻手術患者常見的處理措施,在對患者實施留置導尿管操作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疼痛、不適等癥狀,極易產生全麻蘇醒期躁動癥狀,這會導致患者的循環系統出現嚴重的波動,還會導致患者的機體恢復加快,部分患者會產生心腦血管意外、墜床等事件,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暴力傷人的動作,因此,手術室的護理應用,效果顯著[1]。本文為探討手術室護理對全麻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蘇醒期躁動及尿管刺激反應發生率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全麻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在24-62歲,平均年齡為(36.65±0.25)歲,手術類型:骨科手術患者10例、五官科手術患者6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5例、普外科手術患者4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3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2例;觀察組年齡在23-63歲,平均年齡為(36.66±0.26)歲,手術類型:骨科手術患者9例、五官科手術患者7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6例、普外科手術患者3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2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3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年齡、手術類型)方面,統計學無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依據WHO中關于全麻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的診斷標準[2],確診為全麻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屬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依據原有護理制度,嚴格執行。觀察組為手術室護理,措施為[3]:①為患者講解相關的知識,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一旦發現負面情緒,找出滋生負面情緒的原因,然后,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改善心理狀況,提升患者的依從性。②患者的尿道管徑控制為5-7mm,告知患者的直徑大小,在實施置管前,應對患者應用潤滑劑,避免導管對人體的損傷,在置管操作的過程中,需要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減少不適感。③護理人員應主動為患者進行導管留置的相關知識,讓患者有著充分的認識,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尿管刺激反應發生率和蘇醒期躁動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尿管刺激反應發生情況。蘇醒期躁動分為0-3級,0級表示患者清醒,能主動配合工作,無躁動;1級表示輕度躁動;2級表示為中度躁動;3級表示為重度躁動。尿管刺激反應分為0-3級,0級表示無刺激;1級表示輕度刺激;2級表示為中度刺激;3級表示為重度刺激[4]。
1.4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輸入到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處理與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組間用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蘇醒期躁動發生情況
兩組的蘇醒期躁動發生效率為33.33%和70.00%,觀察組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尿管刺激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的尿管刺激反應發生率為66.67%和86.67%,觀察組的尿管刺激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留置導尿管最為臨床上常用的處理方法,在對患者實施的過程中,尿道擁有極為豐富的交感、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纖維會將觸覺、疼痛、溫覺進行傳遞,患者在全麻的狀況下,實施留置導尿管操作,傳入神經纖維和傳導尿道感覺受到麻醉影響而被阻斷,麻醉生效后,實施留置管操作無疼痛感和不適感,當麻醉效果失去后,患者的大腦皮層恢復記憶,在患者的蘇醒期會擦汗恒不適感,進而出現蘇醒期躁動癥狀和尿管刺激反應,因此,手術室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這些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安全性,應用價值極高[5]。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對全麻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能有效降低尿管刺激反應發生率和蘇醒期躁動率,提高護理效果,手術室護理值得全麻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應用。
參考文獻
肖巧華,謝美清,張愛珍,等.手術室優質護理干預對全麻插管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8(1):97-99.
鄒雪芹.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9):957-958.
馮麗莎,王衛衛.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8):220-221.
楚冬冬.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腹部手術病人全麻蘇醒期躁動的影響探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4):113-114.
鄭兆青.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2):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