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麗
【中圖分類號】R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手術室護理工作對疾病涉及的廣泛,連續工作的時間長,術前、術中、術后交接的環節多,要求各種操作嚴格規范,有些患者有突發情況,有些患者病情復雜,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一旦疏忽大意就有可能發生差錯事故,導致護理安全問題的出現。現將手術室護理心得總結如下。
1 手術室護理模式
護理模式已經歷了由最初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護理,再轉變為現代的“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也朝著這個模式發展。老模式下的護理工作主要是在手術室內與各位醫師進行手術配合,護理工作以“手術”為中心。在手術結束后手術室護士很少或不與患者進行反饋,其次手術室護士只是一味地追求手術配合的熟練程度,而未考慮患者的身心需求,使手術室護士與手術患者之間的距離增加。現代的手術室護理已是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而不是單一的手術配合護理,手術室護士也不是整日與器械為伍,而是對手術室護士有了更高的護理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操作本領,還要走出手術室,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因此,手術室護士不但是一個手術的配合者,而且是手術患者的照顧者、咨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手術室護士加強了對患者的術前訪視、術中關懷、術后隨訪工作,使患者身心放松,消除顧慮,更加積極地配合手術,對手術室護士信賴提高滿意度。
2 手術室護理中出現的問題
2.1 行為語言不規范 手術室護士在與患者接觸中,行為與語言的表達直接影響護患關系,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未作答或者回答生硬,易引起其不滿,容易引起醫療糾紛。
2.2 手術室護理操作與理論知識不足 術室護士未認真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不能熟練地配合新手術的開展,對復雜及疑難手術的術中配合慌亂無章,不能適應手術的需要,影響手術時間,使清醒的患者失去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產生不安全感。
2.3 核查問題未認真執行三查 七對制度和四方核對查制度,導致接錯患者、手術部位混淆、手術器械及物品數目不對或遺留于患者體內。執行口頭醫囑時未復述核查,導致用藥錯誤或計量不準確。
2.4 手術物品、器械準備不充分 由于對手術估計不足,所準備的用物不全,手術器械準備的不準確。術前未認真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和所需器械的性能,導致術中設備運行障礙和器械性能差。如手術床各個檔位鍵接觸不良、吸引器負壓不夠、止血鉗前端咬合不良等。
3 預防其發生和采取的措施
3.1 做好術前訪視 1981年美國手術室護士協會(AORN)規定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士的職能和職責之一。訪視時了解患者的現病史、既往史和手術史、生命體征及一般生理情況。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講解術前注意事項,給予心理輔導,讓患者對手術環境有個大概的了解,減輕其緊張情緒。
3.2 認真執行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 從接患者時嚴格做好三查七對工作。手術通知單、病歷、腕帶及手術患者必須一致。檢查患者皮膚情況、有無義齒。進人手術室時再進行核對,無誤后推人術間。術前、術中及術后所用物品與器械認真查對。
3.3 加強手術護 理記錄單的規范書寫手術護理記錄單和手術安全評估表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文字表述,具有法律效力。書寫時做到及時、準確、真實,規范用語,項目填全,字跡工整,不準涂抹,不能丟失、偽造、銷毀。器械護士、巡回護士、手術醫師和麻醉師四方確認記錄無誤后,均簽全名。
3.4 術后隨訪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終末評價和全面信息反饋。術后3~7d,由配合手術的巡回護士對手術患者進行隨訪。包括術后生命體征的情況、對術中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是否滿意、術中是否舒適及術后恢復情況等。通過術后回訪,及時發現存在的不足,通過溝通與交流使患者心理上獲得滿足和安全感,并可以減輕術后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和滿意度,堅定康復信心同時手術室護士達到了對手術患者的預期目標,以積累經驗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
總之,手術室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醫院的整體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掌握了新理論和新技術才能保證手術室T作發展的方向。圍繞手術室工作展開的護理工作更是不能有一絲馬虎大意,嚴格執行各項護理制度和流程,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的主動性,積極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整體護理,以便于滿足手術患者身心的需求,充分體現“以人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