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心血管內科當中所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包括心肌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患者等,這些患者年齡都偏大。在目前工作壓力增加和生活方式改變的情況之下,心血管疾病也呈現出了增加的趨勢。心血管內科當中的患者死亡率相較于其他都偏高,在病程長、變化快和病情危急的狀態之下,患者還需要面臨巨大的經濟和心理方面的壓力,因而在護理過程當中風險因子會更多,矛盾也會更加突出。況且在對于心血管疾病進行治療的時候,如果護理人員不能夠對危險因素進行及時的處理,便有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對于心血管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明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應的防范和應對措施,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一、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
(一)與患者有關的潛在風險。心血管疾病病情變化比較快,尤其是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這種急性疾病會使患者隨時都處于一種比較危險的狀態當中。患者和家屬在進入醫院之后對于治療效果的預期比較高,如果患者出現病情惡化或者是進入到危險期的時候,家屬和患者的情緒波動會更大,再加上醫護人員對于病人的病情發展特點或者是當即情況掌握不全面,家屬和患者便會懷疑治療和護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醫院是有著明確的規章制度對于患者行為進行約束的,但是部分患者無視制度要求,有時候會出現評價不能按時返回或者是私自外出的情況,這都會增加患者的危險性。
(二)與醫源性因素有關的潛在風險。護士是護理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執行者,心血管內科當中護理人員所面對的患者疾病容易反復,而且本身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就比較大,在長時期神經緊繃的狀態之下,如果患者的態度不好或者是要求過于繁瑣,護理人員便很容易出現煩躁的心理,從而導致其服務態度差且責任心出現下降,從而造成了安全事故的產生。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之下,護理技術也需要不斷進行更新,如果護理人員技術操作不夠成熟或者是經驗不足,便很難對病人病情做出準確的判斷,這也會使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脅。
(三)涉及急救藥品及機器設備的潛在威脅。處于不同階段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也有所差別,那些處于惡性疾病階段的病人穩定性更差一些,因而很容易出現室顫,此時及時準確的使用除顫器便顯得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在平時工作當中,相關的管理者不能夠對除顫器進行正確的維護和管理,便會耽誤搶救的最佳時機。護理人員是部分儀器的直接操作者,但在工作當中有一部分工作者缺乏工作經驗,隨機應變的能力比較差,再加上對于設備儀器的使用不夠靈活和嫻熟,因而會延誤搶救工作,從而導致護患矛盾和糾紛的產生。
二、管理防范措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組織管理的科學性會直接影響到護理工作的完善程度,監督行為能夠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起到督促性的作用,護理科室就需要將監督員和護士長相結合組成監督小組,通過此種方式能夠加強對于護理人員的自控教育。護理人員之間采取的輪班制,所以還需要對規章制度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能夠使得護理人員的行為能夠按制度進行,同時還能夠對科室當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控制和解決。
(二)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護理人員是醫院當中與患者接觸最為頻繁的工作人員,其溝通態度和護理行為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和配合程度。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的病情和所采取的治療方式及時通知家屬,在以坦誠和親和態度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院方還需要定期安排對于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對于先進的護理理念和新技術進行鍛煉能夠提高她們的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也能夠減少其由于工作失誤而引發危險。
三、小結
護理工作比較繁雜,還需要面對不同病癥和性格的患者,因而在護理過程當中就需要增強風險意識,對護理人員的操作和行為進行培訓,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專業性,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現。在現階段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管理能力都已經有所提高,在此種情況之下針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采取相應的預防方案和措施,不僅能夠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宋建華.論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1):101-103.
梅花.探討心血管內科疾病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1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