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囡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推行的是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她蘊含于各科的教學之中,書法的教學亦不例外,應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同時,成為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之一。因此,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養,做到書可載藝更要載道,強調筆正需心正,達到書法與德育、書藝與人品的高度和諧統一,努力實現教育的德育功效是擺在書法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課題和光榮使命。
1、書法教學蘊涵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高雅藝術,是中華文明的具體體現,她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和聰明才智,書法作為東方藝術的代表以其耀眼的光芒向世人展示著她的風采:線條曲直適宜、縱橫有度,間架結構疏密自如、黑白照應,章法氣脈貫通、渾然一體,把漢字的形體美、線條美、結構美、空間美、意境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難怪世界畫壇巨匠畢加索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我是一個中國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書法家,我要用筆來書寫我的情感”??梢姇ㄋ囆g既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品種,同時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2、書法教學飽含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在浩瀚的書法藝術發展長河中,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書體不同、風格迥異、高風亮節、品學兼優的書法大家,在書法教學中必然會涉及到這些書法家以及對他們作品的介紹,這些書家的生評和作品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情操教育的活教材。如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一身正氣、為官清廉、剛直不阿、不懼權貴,最終以身殉職。而顏字的豁達大度、氣宇軒昂、渾厚有力正是其高尚品德和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以天下為已任,敢于“主天下沉浮”,其書作才會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奔放。通過對書家及書家作品的介紹,使學生經常沉浸在書法作品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意境中,從而陶冶他們的性情,凈化他們的心靈。在書法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向學生滲透品德情操教育,進行德育熏陶,對學生的影響將是潛移默化的。
3、書法教學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上佳手段書法是一門要下苦功而又較為枯燥的功課。就拿寫字的姿式來講,不論是立式還是坐式都有嚴格的“身法”要求,學習要經歷從執筆、運筆、點畫、結構、章法這一過程,學習的字體涉及楷、隸、篆、行、草等書體,學習的步驟要經歷反復地臨摹與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書藝的提高必須依賴長期刻苦地鉆研與練習,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和畏難情緒,有的因此望而卻步、半途而廢。為此在書法教學中要結合歷代書家勤奮習書的故事闡明“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如晉王獻之用十八缸水練字,漢張芝臨池池水盡黑,三國鐘繇晚寢被上臨書棉被畫穿,隋僧智永學書退筆如冢,唐懷素習書無錢購紙以蕉葉代之——這些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故事,將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振撼,給他們以啟迪和激勵,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在書法的學習上無捷徑可走,只有從一點一滴學起,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多臨摹多總結多積累多創作,博彩眾長,為我所用,才能促成書法水平的提高,好高騖遠,一曝十寒最終一事無成。反復進行這樣的教育,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磨練,培養他們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和謙虛好學的優秀品質,促使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如今在許多國家,特別是在日本、韓國、東南亞這一被稱為"中華文化圈"的地區,專門研究書法的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數不勝數。因此在書法教學中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正是由于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孕育和創造出了書法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并在歷史的進程中經過無數人的艱辛努力才使這一藝術傲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的,繼承和弘揚書法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是每個炎皇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緊迫感,提高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