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怡君
摘要:安徽地區具有數量眾多的非物質物化遺產,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持續高漲,對于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緊迫感相對較強,創新成為時代發展主旋律的背景下,非物質文化的發展上也應當圍繞創新來進行。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及創新發展難度較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較為抽象,其基于可持續視角下的創新發展也需要被認真思考和對待。
關鍵詞: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性發展總體上較為復雜,類別較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訴求上并不相同,且發展環境存在明顯差異時,可持續視角下的創新式發展目標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達成。現有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理念,方式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弊端,繼續沿用老路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嘗試也并不可取。因此,探尋出與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相互吻合的可持續式創新發展路徑較為必要。
一、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安徽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上較為關注,且安徽省內具有類型與數量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應傳承與保護性活動開展也會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新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實際需求及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理念下的發展路徑已經不可行,可持續及創新發展的壓力也十分明顯。
二、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現狀
安徽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的傳承和保護雖然受到了較好呈現,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其進行審視不難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現實壓力依然存在,理念上的調整和方式方法上的優更是十分緊迫。例如,在一些傳統手藝或工藝為主要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與保護中,其受眾群體較為狹窄致使對應傳承與保護工作開展的難度大為增加。很多致力于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民間團體也很難對應開展一些高質量,有效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與保護性活動,這對于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遠發展更是產生了不小影響。
三、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建議
(一)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宣傳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可持續式發展視角下的創新發展應當與對應的傳承及保護性活動開展聯系起來,很多傳統與保護性活動實際上也具有濃重的發展韻味。在此進程中,政府應當積極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發展等知識的宣傳,并力求讓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愛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往的一些宣傳理念和策略已經無法在新媒體時代下發揮出預期功能,政府則需要在新媒體視角下進行對應知識的宣傳和擴散。例如,地方政府宣傳部門或文化部門可以借助微博及微信此類的自媒體平臺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及保護知識的宣傳。互聯網為載體的多媒體宣傳途徑能夠承載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更能夠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魅力與藝術魅力呈現在大眾面前,這也能進一步優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式發展的內在環境。
(二)鼓勵地方政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活動
單純依托一些行政化手段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式創新發展存在明顯弊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進程和質量也容易受到行政化色彩國有濃重的手段影響。安徽省政府應當鼓勵地方政府承擔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及創新發展責任,并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適時開展一些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相關的群體性活動,并將系列活動作為弘揚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例如,地方政府可以舉辦一些大型的體育雜技活動,并邀請葉村疊羅漢,鲖城火叉、火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參與至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便來源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之中,這種活動也能夠讓人民群眾深入感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弘揚與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三)依托互聯網思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
安徽地區本身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很多富有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上也可以與傳統的旅游資源相互融合,并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質的文化旅游資源,順勢發展起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經濟。具體來說,安徽省內各級政府可以遴選出適合與旅游產業經濟相互融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并圍繞其指定非物質文化旅游項目開發計劃。安徽省內存在著一大批成熟且優秀的旅游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可以充當其整個項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四)引導民間團體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嘗試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及創新發展嘗試中,民團團體的力量與作用不容小覷,一些民俗和技藝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前依然有數量可觀的傳承人或繼任者對其進行弘揚與發展上的嘗試。完全依賴政府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促進存在局限性,民間團體和其它力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式創新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政府也可以預期一道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式創新發展的相關嘗試。對于那些一直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民間團體,政府可以考慮每年提供給其一定的資金支持。不僅如此,政府應當對那些傳承及發展難度較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確定,并對其在新時期的可持續及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幫助。很多民間團體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上具有一些很多新穎的想法,政府也要強化同此類團體的溝通,從而獲取到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促進上的需求并提供對應幫助。
四、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時候以一種無形的狀態存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創新發展也不能只關注于“形”的發展,更要對“質”的發展給予關注。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較多這現實條件影響下,可持續式的創新發展難度也相對較高,但政府掌握大量的公共資源時,其完全有能力做好對應工作。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發展不單單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也正因這樣,在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體發展中,只有政府積極發揮出引導作用,社會大眾廣泛的參與到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質量才能對應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榮天,管晶.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模式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以皖南地區為例[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4):56-56.
[2]邱德昌.繼承與發展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我見[J].美術教育研究,2016(5):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