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竹 邊際 趙春艷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這類自媒體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逐漸成為了關注的重點。本文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了簡單介紹,提出了其服務發展的現狀,并給出了對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現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78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06-0-02
1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簡介
2011年,由張小龍領銜的研發團隊推出了微信(WeChat)這一款智能終端應用程序,它不受操作系統的限制,能夠實現跨通信運營商發送信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微信一經推出,便迅速占領市場,歷經多個版本的更新,如今已穩坐社交媒體應用的頭把交椅。
1.1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賬號的功能
高校圖書館通過注冊微信公眾號,為師生提供與圖書相關的服務。
1.1.1 信息推送
圖書館公眾號會在用戶成功進行借書、還書操作后,推送相關的提示信息,以及到期提醒、預約提醒等信息。公眾號還能定期向用戶推薦館藏圖書、文獻資料、精彩文章,以及公布圖書館最新動態等。
1.1.2 自動回復
圖書館公眾平臺利用關鍵字回復功能,能夠對用戶特定的咨詢進行秒回,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負擔。比如,查詢館藏圖書狀態、圖書續借以及預約、提供借閱指南,以及其他用戶問題咨詢的即時解答。
1.1.3 互動交流
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能夠拉近用戶與圖書館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使兩者之間的交流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而提高服務質量。而且“微社區”這種新功能的出現,能夠實現用戶之間的在線交流,實現最大程度的互動。
1.2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賬號的定位
相較于傳統的以信息發布為主要內容的媒體運營模式,微信公眾號更加注重個性化服務,能夠與用戶進行一對一交流,從而了解用戶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務,優化用戶體驗。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覆蓋面廣、認可度高、準確度強、運作靈活、方便快捷等特點,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以及服務質量。
2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
2.1 宣傳力度不足
盡管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很多學生并不知道這項服務,導致賬號的人氣低迷。本文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分析原因。從客觀上看,第一,現階段,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大部分局限于占座上自習,對圖書館的查詢功能關注度較低。第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學生已經習慣碎片化的閱讀,圖書館其傳統的服務模式已難入學生法眼。第三,學生就算使用圖書館,也仍然習慣于傳統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更加信賴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覺得利用微信進行查詢或者其他服務不正規、不靠譜。從主觀上看,圖書館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方面的工作做得還不夠。第一,宣傳意識欠缺,認為只要發布了賬號信息就自然會有人來關注。第二,宣傳力度不足,首先,宣傳范圍太窄,局限于校內甚至圖書館內;其次,宣傳手段單一,宣傳工作展開不全面。
2.2 重技術而輕功能
不少高校的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僅僅利用了技術提升帶來的便利,并沒有把這些便利用于提升服務功能,這就導致了技術的革新沒有為服務質量帶來質的變化。在公眾賬號開通初期,高校確實可以依靠新鮮感抓住一部分用戶,但隨著時間流逝,用戶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滿意度一降再降,用戶的黏性自然就無法保持。據調查,部分高校的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依然停留在基礎性的信息咨詢和館藏資源查詢,只追求服務的單方面輸出,沒有充分發揮平臺的互動性,對用戶的習慣、用戶的興趣,缺乏關注以及深入研究。筆者所調查的20所開通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高校中,只有5所提供了座位預約功能,只有3所開通了館際互借服務項目。這種重技術而輕服務的運營發展模式,無法進行用戶需求的整合,無法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服務。
2.3 信息推送效果不理想
據筆者調查,接近一半的用戶,都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信息不滿意。第一,推送頻率低,或者推送不及時。只有極個別高校能做到每周6~7次的推送頻率,且推送的信息也很難保障實效性。第二,推送內容不夠豐富,大多只是圖書館的一些最新動態。第三,推送效果不理想,直接采用普通的編輯器進行文章編輯,文章內容單一,排版不好,甚至出現通篇冗長文字,導致視覺效果太差,用戶喪失閱讀興趣。以上種種,都造成了公眾號信息推送質量不理想,用戶點贊率普遍偏低。
2.4 交流互動缺失
微信公眾號這種新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強大的互動性,其能夠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但目前在高校圖書館服務與新媒體的結合過程中,并沒有將這一點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存在著與用戶交流互動缺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當用戶使用平臺的咨詢功能時,回復過程太慢,用戶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答,甚至得不到回應。第二,用戶在讀完推送的文章后所寫的留言,很難得到回應,互動困難。第三,個性化服務欠缺,圖書館對用戶的需求與習慣,并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去研究調查,無法提供用戶喜愛的功能,難以持續開發新用戶、留住老用戶。
3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對策
3.1 強化宣傳,提高知名度
想要增加用戶數量,強化宣傳、提高公眾平臺知名度是首要選項,且只有強化自我包裝、自我推廣,才能形成品牌效應。擴大宣傳范圍、豐富宣傳途徑、加強宣傳力度,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第一,利用宣傳單、海報。這是一種傳統且有效的方式,工作人員可以設計一個代表圖書館的獨特標志,整理好賬號信息、平臺功能、二維碼等材料,美化排版,反映在宣傳單和海報上,并放在校內、校外顯眼的地方進行宣傳。另外,充分利用各類校園活動,利用聚集起來的人流見縫插針地宣傳推廣。
第二,利用學校門戶網站,發布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相關信息。校園門戶網站是對內對外展示校園文化、師生風采、學校形象的集中平臺,師生也會經常利用校園網處理各種日常事務,可以說,校園門戶網站是進行宣傳的一大利器。
第三,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網絡宣傳。學生的QQ群、微信群、朋友圈、校園論壇、貼吧等網絡社區,是師生進行線上網絡交流的主陣地,幾乎囊括了全校師生,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又是信息的傳播者。因此,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需要對這部分資源充分加以利用,增強宣傳與推廣效果。
3.2 完善系統,拓展服務范圍
高校圖書館需要充分利用公眾平臺界面的三個服務導航,將五大類服務項目合理分配,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第一,基礎服務。為用戶提供圖書卡綁定及解綁、館藏資源檢索、圖書線上借閱與退還。第二,電子資源服務。為用戶提供報刊以及圖書的推薦、數據庫檢索、視頻公開課查詢等服務。第三,活動通知服務。為用戶提供各種校園活動、各類競賽、名家講座、考試資訊等通知服務,并提供網上報名服務。第四,咨詢互動服務。積極與用戶進行交流溝通,獲取用戶的反饋意見,了解用戶需求,對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提升個性化服務質量。第五,特色查詢服務。高校根據自身特點,創建符合校園特色的微社區,用戶可以在這個板塊進行互動留言,交流經驗、提出建議,增加用戶活躍度與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率。
3.3 及時更新,改善推送內容
想要從根本上改善推送內容,就必須同時在“量”與“質”兩方面下功夫,做到精益求精。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推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3個類型:公告通知類、幫助互動類、資源推薦類。據筆者調查,資源推薦類是用戶最為關注的內容,因此,高校圖書館應予以足夠的重視,精心挑選各類美文、名家對話、優秀節目、精彩文章等優質資源,盡量做到內容豐富,提供多種選擇,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
另外,在推送頻率方面,盡量做到每天推送;在信息編制方面,宜精不宜多;在推送時間方面,盡量選擇在19點~23點,迎合用戶的習慣。在平臺管理方面,積極吸納在校學生,在提高平臺自身認可度的同時,讓學生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滿足。
3.4 優化界面,提升用戶體驗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界面設計,對用戶體驗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界面布局上要講究重點突出、在功能設計上要講究清晰易懂,從而降低用戶在操作學習方面的時間成本。
對于問答式互動服務,高校要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及時更新,擴大問題答案的資料庫,完善指令關鍵詞系統,提高回復的準確率,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答復。對于在線實時咨詢服務,高校需要安排專業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工作人員,對用戶提出的專業性問題進行全面、準確的答復,從而全面優化用戶體驗。
4 結 語
隨著智能終端應用程序“微信”的推出與發展,新媒體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高校圖書館通過注冊微信公眾賬號,能夠搭上多媒體發展的順風車,利用信息推送、自動回復、互動交流等功能,將圖書館信息化服務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目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宣傳力度不足、重技術而輕功能、信息推送效果不理想、交流互動缺失等。為了克服上述問題,高校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利好:第一,強化宣傳,提高知名度;第二,完善系統,拓展服務范圍;第三,及時更新,改善推送內容;第四,優化界面,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充分發揮微信公眾平臺覆蓋面廣、認可度高、運作靈活的優勢,全面改善圖書館服務質量,為廣大師生用戶帶來便利。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芳,朱沙.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現狀及對策[J].圖書館研究,2016(7).
[2]王秀娟.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辦公室業務,2015(6).
[3]黃釗.安徽省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使用調查硏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