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中職學校紛紛利用領先技術云平臺、大數據等建設數字化智慧校園,學校傳統外部環境改變的同時,內部的專業建設也必須適應時代要求。本文將針對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下下提升中職會計專業的建設,從而培養出真正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會計人才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 中職會計 專業建設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后,意味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了順應時代的變遷,社會需要應用型、復合型的會計人才,會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互聯網+”帶來的高新技術。為使中職學生能夠更快的融入企業,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本文就中職會計專業建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會計專業建設面臨的新問題
(一)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脫節
我國各行各業對會計專業的工作人員要求在不斷的提高。而幾乎所有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培養宗旨都是學生出校門就能上崗,具備良好的會計素養和會計職業技能。可實際效果卻無法達到企業的實際需求,究其根本原因是人才培養目標出了問題,學校和社會之間嚴重脫節,學校不了解企業真正需要的會計人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到底是什么,企業現在迫切要求員工掌握會計信息化等新技術新技能來進行會計業務的開展,但是中職課程設置中并沒有開設這一新技能的相關課程。另一方面,由于會計職業的專業性非常強,會計崗位涉及企業機密信息,一般企業不太愿意為了培養個別員工而與學校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幾十個學生,所以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往往是流于口號。
(二)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手段在教學實際應用不到位
從“互聯網+”的概念本身來看,一方面要求掌握互聯網思維,另一方面要求能夠運用時下熱門的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教師的互聯網思維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但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愿意進行改變,甚至認為運用新技術手段就會取代教師的地位。教師缺乏互聯網思維就會導致會計專業學生缺乏互聯網思維,無法滿足未來就業需求。 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較少,目前僅在課堂教學環節略有運用,而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實訓實習以及教師培訓等方面還未拓展。
二、“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會計專業建設幾點建議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生產服務一線技能型信息化會計人才的培養,處于會計教育系列的初級層次,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及會計準則及專業知識,掌握財務軟件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上實時做賬、實時報賬,掌握助理會計師的實務處理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綜合的職業能力,相應的職業知識,符合網絡化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初級會計人員,能從事會計及其他相關崗位的工作,并能通過幾年專業實踐后能達助理會計師水平。
(二)課程設置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傳統的會計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通常開設文化課: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德育課:針對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向上、自主就業的創業精神,同時進行會計職業人格教育;專業基礎課:以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扎實學生的會計專業基礎理論與技能。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這一背景下也出現了“網絡財務”、“全能ERP軟件”、“數字化管理”等多種定位。這就要求我們的會計專業課必須適時充實或增加上述內容。以使學生不僅掌握既有的必不可少的專業知識,更能掌握隨時代發展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及邊緣知識,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出的人才在未來的信息時代有立足之本。
(三)信息化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中職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不但要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所具備的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創新性與實踐性,而且也要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理念在會計專業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它不僅要求教師能夠掌握好必備的會計教學知識,還要求教師在信息化方面也能夠達到教學標準,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職學校需要做好會計信息化教學隊伍的建設工作,一方面要選聘符合要求的優秀教學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其次,要做好教學活動的創新工作,會計信息化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做好課程內容的選取與創新,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去理解會計信息化的理念與手段。
(四)運用互聯網開展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
中職學校需要建立網絡平臺、微信平臺等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實時跟蹤,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平臺。學校設置大型網絡終端,與多家企業開展合作,以企業商業信息保密為前提,將企業的財務信息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上傳到網絡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在線進行企業真賬業務處理,這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真實的頂崗實習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一定的財務服務。這種方式顛覆了傳統的會計學生到企業實習難的困境,也能夠保障學生在校就完成真實業務處理,對學生未來就業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為社會發展以及人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肩負培養技能型人才使命的中職學校,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我們需要利用“互聯網+”理念,不斷改革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優化和整合會計信息化的教學資源,,從而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端生,李征.網絡經濟下會計發展趨勢[J].會計研究,2011(11).
[2] 徐曉莉,陳小燕.互聯網條件下會計學科學習方法的探討[J].商業教學,2013(10).
[3]談先球 基于多方合作共享的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