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隨著科學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技術在農業種植中廣泛應用。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農業技術的發展創新對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主要問題和焦點。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使用狀況,闡述了生物技術使用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業種植;生物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86
生物技術在農業中得到了推廣,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但是生物技術的在農業中的推廣和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使用和推廣相對來說比較困難。隨著近幾年的發展,生物技術在使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如對農作物成分的改良、在生物固氮等方面。但是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發展。
1 農業發展中生物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中,糧食問題是國家面臨的主要難題,隨著生物技術的使用,逐漸也解決了糧食困難的問題,也實現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現代生物技術具有一定的優點,不僅能夠實現對復雜化合物和廢棄物的降解,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治理,能夠實現較少藥物的使用。現階段,我國已經研制了微生物對塑料袋的講解技術和進行無公害能源食物的開發。
2 農業種植過程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2.1 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我國是人口大國,可耕作面積比較少,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糧食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隨著雜交水稻的出現,袁隆平教授通過生物技術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糧食的壓力,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2.2 生物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物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關注糧食和食物的質量,對事物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更加重視。生物技術的使用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個要求,如轉基因蛋白玉米,不僅實現了高產,而且提升了籽粒的硬度,賴氨酸和蛋白質含量提升,實現了營養價值的提升。
2.3 農業生物技術對于我國農作物的抗蟲、抗病性有很大改善
現階段,我國的農作物種植存在一定的問題,即產量比較低,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的因素是病蟲害的問題,不僅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甚至造成農作物的死亡。隨著科技的不斷提升,這些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通過對馬鈴薯基因的轉變實現了病蟲害的防治。因此,通過轉基因的作用實現抗病蟲害的目的,實現糧食產量的提升。農業生物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因為農作物的抗病能力提升了之后,病蟲害就會減少,因而農藥的用量也減少。
3 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組織培養技術
組織培養技術在農業種植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優點,不僅能夠實現提升植物生長的目的,還能促進優良作物的培育。通過使用該種技術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能夠促進糧食作物的生長。通過組織培養技術的使用,能夠使植物的組織能夠在無菌的環境中健康的發育,實現生物技術的完整性。生物技術的應用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即保證培養基的組成成分、pH值與滲透壓等多種環境的影響,進而保證育苗的生長和發育。使用組織培養技術之后,培養基進行擴散之后實現對其他霉菌的抑制,對接種外植體的培養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這個環節的處理應該尤其重視。進行初培養中,需要獲得無菌材料和進行無性繁殖,在進行最初的幾代培養中需要利用誘導和分化的方式進行培養基,要求培養基中有較多的分裂素和一定量的生長素。
4 農藥種植中采用生物技術制作生物農藥
生物制成的農藥被稱為生物農藥,該農藥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對新成代謝的產物進行分析,進而實現早農藥制品中使用,這種方式制成的農藥不僅能夠促進農作物的生長,而且能夠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實現植株耐藥性的提升。生物農藥制作方式和傳統的農藥有一定的區別,其實現了農藥種類的增加,選擇的種類更多。通過科技的手段研制的農藥具有一定的優點,即實現對環境的保護生物制藥的材料的來源比較豐富,一些生長迅速和比較容易控制的微生物群體都能為生物農藥的生產提供比較豐富的原材料。在微生物體內進行相應藥物成分基因的植入之后就能實現生物藥物的產出,另外還能實現成本的降低,為生物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了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低位和影響力。
5 結語
在農業種植中使用和推廣生物技術具有一定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實現質量和產量的提升,還能夠提升農作物的抗病能力。隨著農作物抗病能力的提升,農藥的使用數量和頻率逐漸減少,對環境起到一定保護作用,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物技術的推廣,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夏刊.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運行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2.
[2]王登波.探討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及應用[J].吉林農業,2012(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