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芊茜,許耀瓏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藥物化學是中職藥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內容包含各類化學藥物的結構特點、構效關系、理化性質、合成方法等,同時也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藥物化學教學中占重要地位。目前我校藥物化學課程設置為72學時,其中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24學時,選用教材為謝癸亮主編、“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藥物化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由于該課程涉及繁多的藥物分類和常用藥物、復雜的化學結構、較難理解和記憶的理化性質及構效關系,因此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將所有基礎知識進行講解。而學生面對如此繁雜的知識結構,總是被動地接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藥物化學的教學質量、進行藥物化學教學改革工作刻不容緩。為深入了解本校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情況,筆者對藥劑專業2015級三年制中職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藥物化學教學情況的反饋。
玉林市衛生學校藥劑專業2015級部分中職生。
調查方法為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發放給學生填寫,并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版對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對開放性問題的文字資料進行歸納整理。該調查問卷名為《中職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和學習效果調查問卷》,是參考了相關文獻,并結合本學科實際情況設計得到的[1-4]。問卷設置了課程考試成績評價、理論課程評價、實驗課程評價、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及意見和建議5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設多個二級指標,共計21個二級指標,其中19個指標為選擇性問題,2個指標為開放性問題。選擇性問題一般設3~5個選項,要求調查對象根據自身實際想法認真且嚴肅地進行選擇;開放性問題由調查對象自由填寫,以了解調查對象對藥物化學課程的真實看法。
本次發放調查問卷共507份,回收有效問卷49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7.2%。調查問卷具體的項目及數據分析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本校藥物化學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設置、教學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全年級學生的考試成績分布在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 分區間的百分比分別為 35.1%、28.4%、27.0%、9.5%,沒有不及格現象,平均分為82.6分,說明本年級學生該課程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在了解學生反省該課程考試成績偏低的原因時,28.4%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太難,5.4%的學生認為考試題目太難,而大部分學生(66.2%)能認識到是自己沒學好,并沒有學生將原因歸咎到教師身上。由于藥物化學課程是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考查中同時設計了關于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題目。
在了解學生對于學習理論課程的感受、聽課表現時,只有18.9%的學生覺得很愉悅,其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郁悶、無感;35.2%的學生表示只要上課專心聽講,就能聽懂大部分的教學內容,而大部分學生(62.1%)即使專心聽講,也很難聽懂。這與藥物化學課程的特點有關,藥物化學是藥劑專業的重點專業基礎課之一,學習該課程要有扎實的化學基礎,至少要具備高中化學的知識,而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只學了1年化學,還是入門的基礎知識,因此才會有這樣普遍消極的學習感受。
在學習理論知識時,任課教師的講解對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幫助最大,向同學請教和實驗課程的開展次之,閱讀教材或參考書、多媒體的使用幫助最小。在完成課后習題時,79.7%的學生是通過查閱教材或參考書找到答案的,這樣就使得通過向教師或同學請教來完成習題的人數大大減少,而自己能做多少做多少或者拷貝課本上提供的習題答案來消極對待課后習題的學生也占到了16.3%,這可能源于學生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沒有學生想要通過網絡找到答案,這主要因為學校在教學時段限制使用手機,而且教室的教學電腦也沒有配備網絡。
對于課程內容和課后習題之間的相互關系,8.1%的學生非
常清楚,并能應用到習題中;大部分學生(77.0%)比較清楚,部分能應用到習題中;僅有14.9%的學生覺得很模糊,較難應用到習題中,表明課后習題對于理解、掌握上課內容有較大的幫助。另外,對于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感到非常清楚和比較清楚的學生為55.4%;而不清楚和完全空白的學生也占到了44.6%,說明學生對于新舊知識的運用能力還有待加強,應該自覺增加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時間。

表1 調查問卷項目及數據分析
在考查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課后表現時,74.3%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課后習題,并復習所學內容,而其他學生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
對于實驗室的環境,41.9%的學生感覺滿意,55.4%的學生認為一般,覺得很滿意和不滿意的學生各占1.4%,主要原因是藥物化學實驗需要用到大量有機溶劑,而大多數有機溶劑易揮發且具有刺激性氣味,實驗室目前僅有4個排氣扇,尚不能滿足通風、排氣的需要。可借鑒相關單位經驗,在每排實驗臺上方安裝通風櫥和較大的排氣扇,更好地解決實驗室通風、排氣問題,盡量降低有機溶劑對人體的傷害。而對于實驗條件,64.9%的學生認為現有的實驗室條件非常和可以滿足實驗需要,但仍有35.1%的學生認為一般。建議提供更多的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供學生實驗使用,這也體現了學生渴望進行更準確、更嚴謹實驗的愿望。
在考查學生對實驗課的感興趣程度和實驗安排的合理性時,70.2%的學生非常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有79.7%的學生認為實驗安排很合理和較合理。目前該課程安排了4次實驗,每次實驗6學時,由于學時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指導書提供的12個實驗只能選擇較容易得到實驗結果的部分內容,比如選擇藥物性質的實驗較多,化學合成的實驗較少,從而導致學生對實驗缺乏整體認識。因為學時有限,一些問題不能在實驗課中較好地解決,如阿司匹林在制備過程中需要70℃~75℃的水浴加熱,進行酰化反應,但學生在控制反應溫度時,容易將溫度升得太高太快,使得?;磻a生大量副產物,這需要學生耐心等待和觀察;又如當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不完全符合時,由于時間有限,學生不能重新做實驗來驗證結果,使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提高。教學組擬對實驗課程的設置進行改革,適當增加實驗課總學時數至36學時左右,增加每次實驗學時數,給學生提供完成完整實驗的條件,也有利于學生對實驗的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或者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使有興趣的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
由于實驗器材有限而學生人數較多,因此每次實驗時學生是以2~3人/小組來進行實驗的。在實驗操作中,94.6%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協作配合;僅有5.4%的學生被動操作,常充當助手。說明學生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也很希望能夠參與到實驗中來。通過實驗操作,77.0%的學生認為對于理論課程的學習有幫助,這樣的數據也從另一方面解釋了上題對于實驗操作表現的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阿司匹林的性質實驗”收獲最大。阿司匹林作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它的結構簡單,含有酚羥基和酯鍵這兩個常見的官能團,化學合成步驟少。該實驗原理是理論課的重要知識點,實驗現象明顯,反應過程溫和可控,實驗結果易得,容易帶給學生成就感,激發學生對藥物化學實驗的興趣和信心,適合作為藥物化學的入門性實驗。其次,“鹽酸普魯卡因的性質實驗”和“對乙酰氨基酚的性質實驗”也使學生感覺收獲較大,給今后的實驗課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由于學生十分重視實驗是否成功,實驗過程中的小失誤容易引起學生的挫敗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更加關注實驗過程,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對于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中,首先考查的是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感興趣程度,過半學生表示一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往后的教學改革中,應該在如何提高學生對藥物化學課程的興趣上多下功夫。讓人可喜的是,“你對任課教師的工作態度和教學效果是否滿意?”這個問題的滿意率達到93.2%,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互動交流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同時討論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豐富的教學方式也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考查學生認為目前藥物化學教學存在的不足時,大部分學生(63.5%)認為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缺乏趣味性;其次是教學內容太難,教學要求太高(23.0%);再次是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式不夠靈活(12.2%)。這些問題也提醒了教研組在以后的教改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盡管藥物化學課程相對來說學習難度較大,但是大部分學生(94.5%)還是期望或者服從教學安排來再次學習同類課程的。
學生在問卷中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如增加實驗課課時、多互動、多提問、多舉例子;講解結構、化學性質時應多次、反復;教學方式更靈活,增加趣味性;上課時可進行現場實驗演示,布置課后習題以外的作業等,這也正是任課教師一直想改進的地方。
(1)在今后的理論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可先讓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講解藥物性狀、結構、化學性質和合成路徑等,再由教師補充、強調;也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從結構出發,分析性質,進而理解構效關系,以此為主線進行教和學。此外,還應加強講授過程中的示教環節和課后習題,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知識。再者,要重視專業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了解課程體系的銜接關系[5]。
(2)目前藥物化學實驗課程中共設置了4次實驗課,包含16個獨立的小實驗,實驗類型為官能團鑒別、水解反應、氧化反應等。實驗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只需照搬實驗方案即可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沒有很好地達到培養藥物合成實驗能力的效果。在今后的實驗設計上,應加大藥物化學合成方面的操作,減少藥物的性質實驗,或者提供結構相似的藥物供學生選擇,可擴大學生選擇面,增加實驗興趣。通過開設第二課堂、創新實踐等活動彌補實驗課學時有限的問題,向學生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或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提高學生實驗技能。
(3)藥物化學整個課程的教學都是以所選擇的教材為基礎,本校采用的《藥物化學》教材是“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本課程的施教對象年齡主要集中在 16~17 歲(82.5%),18~19 歲占 9.4%,其中中考綜合成績為 B的有58.0%,C的有40.5%,表明這些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比較成熟的,但是文化基礎一般。筆者認為,在編寫該教材的教學大綱時,并沒有充分了解使用該教材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因此教學內容的編制有不合理的地方。如第一章的概述沒有對藥物化學的定義、知識結構、應用等進行介紹,而是重點闡述了藥理方面的藥代動力學,還有全書關于藥物構效關系、合成路線的內容篇幅偏少,較傾向于藥物分析方面。同時教學要求過高,如要求掌握的內容包括嗎啡、鹽酸氮芥、醋酸甲地孕酮等,這些藥物結構、化學性質及合成較為復雜,對于初中化學基礎薄弱的中職生來說,掌握較為吃力。實驗設計比較單一,一共12個實驗,有9個實驗為性質實驗,只有2個實驗是化學合成實驗。應該增加實驗類型,讓學生掌握更多藥物化學合成方面的實驗技能和經驗。今后課改時對于教材編寫思路、重點內容實用性和實驗設計等方面也應當予以慎重考慮[6]。
綜上所述,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同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本次問卷調查,了解目前教學情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爭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藥學專業人才,為我國的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敖桂珍,溫紅.PBL結合TBL教學法在藥物化學課程中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9):773-775.
[2]徐正春,陳北光,陳錫沐.關于有機化學課程的成績分析、問卷調查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2(4):44-46.
[3]劉蕾,劉艷霞,劉俊康.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問卷調查結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11):139-141.
[4]劉愛萍,張正晶,田衛東,等.中專生藥物化學和藥物分析學習效果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9):117-118.
[5]俞書仁.中職衛校藥劑專業藥物化學的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0):51-53.
[6]蔡卓星.中職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