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物聯網專業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展,各大院校逐漸增設物聯網專業,本文就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需求并結合了學院的特色,以崗位需求以及職業面向需求為導向,確立了適合學院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就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實驗實訓作為關鍵性研究。為即將開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和高職院校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物聯網;人才培養
本篇文章通過分析高職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并在研究的過程中結合學院的特色和崗位的需求,確立適合學院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就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實驗實訓作為關鍵性研究。為即將開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和高職院校提供了參考。
1物聯網的發展前景
物聯網在國際上又稱為傳感網,據悉,這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小到手表、鑰匙,大到汽車、樓房,只要嵌入一個微型感應芯片,把它變得智能化,這個物體就可以“自動開口說話”。再借助無線網絡技術,人們就可以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也能“交流”,這就是物聯網?!叭绻锫摼W再搭上互聯網這個橋梁,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可以即時獲取萬事萬物的信息??梢赃@么說,物聯網加上互聯網等于智慧地球?!蔽锫摼W的技術前景是廣闊的,近些年上市的一些空氣凈化器產品,穿戴設備,家庭環境監控設備,在過去是不曾有的,在目前的消費背景下,正服務著大眾。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式設備出現,這些正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投身于物聯網的技術研發,是很有前景的一件事。
2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研究
2.1 人才培養目標
確定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建立在對物聯網產業鏈廣泛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結合本校的相關專業特點,明確人才培養職業面向和定位。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為例,對國內的物聯網行業進行調研,走進大型物聯網技術相關企業新大陸、中軟國際、中興通訊等,了解行業的新動態、新技術、新應用,以及對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的崗位需求;學校具備江西省高職院校中領先的物聯網相關專業,有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的電子技術專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江西省高校特色專業的軟件技術專業,江西省高職高專示范專業的網絡技術專業等;以物聯網關鍵技術應用為專業教學核心,職業面向的主要就業崗位為物聯網嵌入式開發工程師、應用系統開發工程師、物聯網系統架構師、物聯網系統維護工程師,也可以從事物聯網產品咨詢與銷售顧問、應用系統項目經理等。所以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在,掌握物聯網基本理論及關鍵技術,能夠從事基于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產品生產設計、項目軟件開發、應用系統集成、維護維修、產品推廣及營銷等工作崗位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2物聯網應用技術培養人才計劃
物聯網技術這門學科,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故對于這類人才的培養是個龐大的工程,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這些領域主要包括網絡信息技術,軟件開發和電子傳輸技術等,以物聯網的這些特點為依據,并對物聯網行業的人才需求進行調查,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培養框架,對物聯網技術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使培養出的物聯網專業的人才都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和較強的綜合素質,在今后就業的過程中,能勝任相關的工作,從而推動我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使物聯網技術相關專業的人才具有創新精神、健全的體魄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我國未來的物聯網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3構建完善的高職物聯網技術專業教育體系
我校在計算機實訓基地創建以來,計算機教學硬件得到很大了改善,計算機物聯網專業核心課采取邊教、邊學、邊做,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行過程考核,將理論考核與實訓考核一體化。
(一)整合教師隊伍,建設一支適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師資隊伍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辦出高職特色的關鍵。傳統上在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教師人為的分開。新的職業教學理念要求教師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訓練,以學生為主體,以貼近實際工作項目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實施和推廣,首要的就是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我們計算機系以師德建設為核心,“雙師型”為導向,分層次訂規劃、提措施、抓考核,變封閉式為開放式的培養模式,通過多年努力,在“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我們系85%以上都是“雙師型”教師。
(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注重實踐教學,把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就要在學生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有效地解決學生“從學校到社會過渡”的問題,整合學校本位學習和工作本位學習,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情感,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自信心,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自覺鉆研,更刻苦學習,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走出一條具有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的內涵發展之路。
(三)構建能力評價體系,強化信息反饋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考核通常是在學期末出一份理論試卷,通過筆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評價模式導致了一批會考試但不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生,使得他們畢業走入社會后無法很好地適應崗位的工作要求。在職業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方式也發生巨大的變化,考核不再僅僅是一份試卷的事情了,而是依據課程模塊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考核方案,考核通常是將知識、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結合在一起。
結語
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這種能力的培養來實現學生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使教學效果更加的顯著。學生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依靠統一式的教學方法無法顧及到全部學生的感受,很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雙語教師需要重視個體間的差異,學會因材施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師生關系。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不斷的豐富課堂,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樂趣,教師要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保證課堂內容的合理性,采取經濟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總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J].談慧.物流技術.2013(07)
[2]基于物聯網應用技術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付瑋瓊.中外企業家.2013(09)
[3]物聯網背景下閩臺物流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劉小玲.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2(04)
作者簡介
高祖彥(1979—),男(漢),山東棗莊,現為恩施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副教授,理學學位,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數據庫技術。
(作者單位:湖北恩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