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僅符合大多數國家農業發展的歷史趨勢,而且是加快我國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現實選擇。為了積極適應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需要,加快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壯大自身實力,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近年來,湖北省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也出現了一些難點和問題。本文對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遇到的問題及難點進行分析,并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今后如何進一步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現階段農業整體狀況來看,其深層次矛盾尚未得到解決,農民依舊處于弱勢低位,這種弱勢性不僅表現為社會地位、政治權利的實現程度低,同時也表現為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經濟收入面窄、收入量少。縱觀我國農村的發展實踐也不乏農民合作組織的身影,從互助組到初級社,再到高級社,雖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它們都曾對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起到過推動作用,但最終卻由于過度公有化及高度集中地集體化與市場脫節而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么,究竟需要建立一個什么性質的組織才能有效地將農民組織起來呢?就目前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實踐來看,存在著極強的地區差異性。
一、湖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概況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加快了我省勞動力轉移,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繁殖起來并發展迅速,逐步成為推動全省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從大體來說,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合作社的非標準性是發展初級階段的必然特征。然而,在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和資本下鄉滲透的過程中,合作社的傳統范式逐漸被打破,農業發展公司和農民的合作模式逐漸向合作社的發展,使得合作社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從產業構成看依靠特色產業,大量農民依靠特色產業,合作社為合作社發展拓展空間。湖北竹山縣緊緊圍繞“三大三特”產業布局,將“產業、能人、市場、效益”聯結為一體,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是按照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目標,指導農民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產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如秦古鎮以村干部為主發展核桃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栽植、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實現了核桃效益提升。二是以能人為主導,吸引貧困農戶入社。如陳竹坪鄉陳家河外出創業能人陳廣寶回鄉創辦茶葉合作社,帶動了竹坪鄉茶葉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200多戶。三是以效益為紐帶,培植生產基地。文峰、樓臺等村組建蔬菜專業合作社,帶動菜農人平年種菜收入超過5000元。
從產業創新來看,突出金融創新,大膽探索農村合作金融。湖北省各地積極參與探索農村合作金融創新,促進農村金融有效供給。2016年省委、省政府在大冶市、襄州區、監利縣、鐘祥市等9個縣(市、區)擴大試點范圍,探索農村合作金融模式。以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為核心,政府引導組建區域性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省財政出資3000萬、縣市財政配套2000萬設立擔保基金,銀行和專業擔保公司參與,擔保公司為聯合社成員提供擔保。
二、湖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尤其嚴重制約或影響合作社發展的方面,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政策落實難且執行不到位。目前,國家對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合作社規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合作社迅速發展,但在配套政策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由于支持政策是由多部門出臺,導致合作社在申請政策支持時不能及時協調,多頭管理導致政策缺少協調,不能夠充分被運用。
2、農民合作社中缺乏人才和資金。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農民帶頭人大多數但綜合素質不高,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更缺乏,這就造成現代農業技術、生物技術、新品種的種、養、加模式技術缺乏,從而導致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創新和發展。除了人才缺失外,資金一直都是農村最為稀缺的資產,同時也是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一個待解決的難題,在很多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資金匱乏。
3、農民合作社服務層次低及信息服務手段落后。目前,各地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大多數都是松散的,對成員的服務只有技術指導、生產數據的提供、訂單的簽訂以等低端服務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沒有引導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農民建立的利益共同體。同時,從事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的專業合作組織交通不便,經濟較落后地區的合作組織較少。另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信息來源和傳遞絕大多數依靠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提供,沒有先進的手段傳遞信息,只有靠電話聯系和通過看報了解,信息反饋遲。
三、促進湖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對策
目前,湖北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實力不強、動作不規范、經營機制不健全,在發展中受到各方面的壓力,遠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組織優勢,農戶在社會化大生產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而各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實踐證明,合作經濟組織是引導農民參與社會化大生產、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的有效組織形式。
1、加大宣傳力度并提高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要性的認識,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國農村新興的市場主體,是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重要經營組織。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大力普及合作社基本知識和法律法規,通過典型引導,示范帶動,使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使廣大干部群眾真正體會到合作社帶來的好處,主動自覺的參與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來。
2、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以解決合作社管理人員缺乏問題,人才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合作社專業教育目前處于斷層階段,無論是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還是合作社輔導、培訓的專業師資,以及對合作社有一定認識的政府官員都非常缺乏,目前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幾乎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其發展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加強合作社教育,構建完善的合作社教育體系勢在必行,而當前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缺乏具有能力的能夠建立和管理合作社的人才。
3、完善法律法規從而規范合作社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發展,但在近兩年的發展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完善之處。例如,為了鼓勵發展,采用的尺度規模相對較為松散,登記設置的門檻較低,成員的投資也沒有明確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成員可以在沒有出資或出資的情況下加入合作社,不關心合作社的運作,不討論成員對民主管理的參與。
參考文獻
[1]徐旭初著:《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制度分析》[D],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2005。
[2]李業慧著:《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年第20期。
[3]夏英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走勢》 [J],農村經濟2009年。
[4]崔傳金著:《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 J ],湖北農業科學2012年。
作者簡介
吳杏(1993-),女,漢,湖北武漢,研究生在讀,農推專業,農村與區域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