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我國的任何發展時期都展現的淋漓盡致,人才是保證我國科技不斷進步,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很多的經濟學家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人力資源管理與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我國發展的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出來,相應的工作人員需要明確二者存在的關系,不斷的提升我國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促進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可持續發展
1、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1.1核心概念
資源的具體含義就是人們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為了能夠獲得利益而投入的所有的要素,是經濟學科中的一個專業詞匯。對于社會經濟發展而言,“人力資源”就是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勞動人員自身具備的知識、體力等等都在人力資源的范圍之內,同時也包含勞動人員的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
1.2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和特點
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而言,能夠將人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和人的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人力資源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開展的形式眾多,需要不斷的增強工作具有的主動性,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具有大局觀,要注重對于人的組織、管理和培訓,要適當采取激勵的形式,促進員工的綜合素質提升,不要僅僅將人員資源管理停留在對于員工的管理層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具有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將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人力資源管理為管理和開發增加了新的生命力,為了能夠得到人員最佳優化的配置,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僅承擔著工作計劃、具體的工作流程規劃,同時還承擔著協調多方關系的重要任務。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側重點在于挖掘人具有的潛力,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將人比作資源,不斷地提升人具有的價值,并且將人具有的價值最大限度的展現,不僅僅對于人員的工作調配有所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也十分的重視,培養人才、發掘人才。
1.3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和基本職能
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內容十分的廣泛,可以概括性的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內容分為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規劃,人員的職務分配與評判,對于員工的管理培訓等其它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使得企業或者其它組織能夠留住人才,對人才進行激勵,將人才具有的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所以,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主要分為五種:人才的發掘,對于人才的整合;對于人才的激勵挽留;對于人才的培養;人才潛力與價值的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具有的五種職能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1.4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應用有效的、合理的、科學的手段,實現人力資源最佳優化的配置,注重對于人才的應用和培養,人力資源管理涵蓋的內容十分的廣泛。現階段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思想,就是將人看作是一種資源,并且具有高度的可開發性,應用科學化的管理手段,將人與事進行最佳合理的搭配,使得崗位和職務配置最佳適合的人員,人能夠在崗位上將自身具有的價值全面的發揮出來。在企業或者其它組織中,人與職務和崗位能夠有效的協調,人與人也能夠達到良好的合作狀態,增加組織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達到組織和構成成員的共同進步。隨著組織的不斷發展,構成成員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這樣對于人員潛力的發掘,進一步促進組織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人力資源管理不斷的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法,科學發展觀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正在我國全面的落實,同時,也使得人力資源管理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出來。人力資源管理也受到整體社會的廣泛關注,將我國人力具有的優勢全面展現,與社會發展需求實現同步,保證我國經濟可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2.1突出組織結構優化、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
經濟可持續發展不是某一個部門、企業或組織的問題,而是全社會共同努力下實現的目標。園林綠化是當前城市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園林事業單位卻存在大量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模式,導致人力資源管理觀念缺乏科學性、時代性,側重考勤管理、檔案管理、薪資管理等,而對園林事業單位員工的培訓、績效、激勵等管理使用較少,這明顯不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造成園林事業單位工作和經濟發展脫節。
2.2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建立外部客觀評價體系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走出,“新常態”意味著更多的經濟要素需要改革甚至替換,經濟變量新生與消亡處于高頻率交替期,這一時期對人才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包括專業水平、綜合素質、職業道德等,只有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素質,才能突出事業單位服務水平。
相對而言,事業單位長期以來對人力資源管理評價主要從內部展開,并與績效、激勵等模式掛鉤,但從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這是不合理的,至少存在局限性。由于事業單位是一種公益性、非營利的服務型機構,那么對它的評價應該引入外部客觀性,并將“可持續”作為為經濟組織服務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
3、優化創新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3.1更新管理觀念、轉變管理意識
狹義上說,可持續經濟發展是指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環保經濟等內涵限定,而這些作為一種理念,應該積極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進行灌輸和滲透,加強員工對此類問題的關注,提高員工的責任感。更新管理觀念,需要從傳統的“家長式”和“命令式”形態中解放出來,轉變管理意識的目的,是規避部門利益取代公共利益的必然途徑。“以人為本”是一個大前提,更細化的內容可以按照部門、人員、職能等展開,構建專業化和高水平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
3.2營造創新文化、夯實服務基礎
企業發展中有企業文化,事業單位作為組織機構同樣也需要文化體系建設,用來突出組織形態的價值觀,便于向經濟可持續發展方向靠攏。形成全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意識不僅要以來企業文化推動,還需要強調事業單位營造創新文化,進一步夯實服務基礎。
一方面,面對多元文化、多元經濟要素的新常態,事業單位員工自身的思想會受到一定的沖擊,這造成自身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困難,特別是在一些理念的認同上。另一方面,中國事業單位長期自我封閉形態,也不適應當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應該積極創造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新文化。
3.3實行柔性管理、踐行以人為本
相對其它經濟主體形式,人力資源在事業單位中所占的地位更重要,“人力資源”是事業單位所依賴正常運轉的最主要資源,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要維護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需要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提升空間。改變傳統剛性管理(即制度約束性管理)就成了必然,基于創新性能力培養及發展的需求,逐步轉變為柔性管理模式,不斷激發事業單位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產生超出事業單位組織常規服務的能力。
“以人為本”是現代化社會組織管理中的重要原則,尤其在人力資源管理優化層面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十八大以來,“以人為本”也是科學發展觀重點強調的內容部分,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事業單位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過程中,“以人為本”就是充分相信員工、尊重員工、引導員工,激勵他們努力創造好更多的社會價值,避免傳統管理模式下官僚主義、得過且過的工作作風。
4、結語
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人力資源管理的質量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與國家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想要保證我國經濟發展能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那么,就必須要不斷的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水平。對于人力資源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積極的找尋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胡茂,劉俊.我國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投資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4年22期
[2]李彥芳,田興舉,孫孟彥.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1年21期
(作者單位:天津住宅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