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博士、研究員
必須進一步落實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以市場機制為軍民融合最核心的轉化機制,以“互聯網+”賦予軍民融合新能力,讓“民參軍”,更要促“軍轉民”,注重培養新市場主體與平臺
習近平同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3次提到“軍民融合”,強調要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成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
回望近現代史,每一個大國的崛起基本上走的都是“軍民融合”之路。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因軍事需要研制出的第一臺計算機,后來帶動了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人類歷史上又一次產業革命;美國為部署星球大戰計劃而開發了全球定位系統,才有了今天“GPS”普遍應用,并產生強大的經濟效益;正是美國國防部部署實施“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設(NIT計劃),才有了互聯網不斷飛速發展。反之,如果軍工技術歸軍工技術、民用技術歸民用技術,不但會大大削減技術進步的溢出效應,而且對國防軍工的發展也起不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以高質量發展,引領軍民融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進行總體設計,軍民融合發展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將大大拓展民用航空市場,也提升了中國制造的總體水平和能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帶動定位導航產業蓬勃發展,產值超千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不斷刷新下潛深度,有望引發民間深海開發熱潮,這些技術應用都不斷帶動軍民融合邁向新高峰,促進產業技術不斷進步,帶來了一大批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軍民融合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軍民融合仍存在許多制約和障礙,國民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則必須進一步落實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以市場機制為軍民融合最核心的轉化機制。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既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兩大主體是“軍”與“民”,在國家的統一政策主導下,浙江作為全國市場機制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競爭活力充沛,具備民營企業參軍有利環境,因此在廣泛運用多元投資、多方技術等方面理應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特別是浙江具有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它們應該參與更高層次的國防軍工建設。
以“互聯網+”賦予軍民融合新能力。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的全軍裝備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要堅持信息主導、體系建設,堅持自主創新,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堅持突出重點,構建適應履行使命要求的裝備體系。“民技軍用”是軍工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即將民用技術和產品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轉移,加速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建設。浙江是新一代互聯網經濟的弄潮兒,站在信息經濟發展的最前端,借勢“互聯網+”行動計劃,挖掘“民轉軍”的信息化溝通渠道,對于推進網絡強軍,實現軍工信息化將起到拓局破題的重要作用。
讓“民參軍”,更要促“軍轉民”。近年來,“民參軍”邁上新臺階,目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主要企業里,民企已占2/3以上,優勢民營企業占比近一半。進一步引導“民參軍”,讓優勢產業領域和企業參與軍民融合,使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軍品研發、生產、混改等領域,實現國防信息化、裝備制造與新材料領域軍民產品相互轉換和產業優化。在“軍轉民”方面,目前國內最頂尖的軍用技術和人才仍然集中于各軍工科研院所之中,軍工的主要技術優勢尚未實現較好地轉化。現階段,利用先進軍用技術支撐浙江省工業轉型升級,助推傳統軍工企業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對于幫助浙江民營企業加速推動協同創新,深度推進浙江軍民結合型產業擴大規模和提升水平意義重大。
注重培養新市場主體與平臺。搭建“軍地”一體、雙向聯通的軍工平臺,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服務保障和科技協同研發體系,通過需求對接、政策引導和定制服務,實現資源開放共享。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試驗田”,相信這一類的創新主體和平臺,在未來會破解影響和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等,實現創新引領,推進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和資源共享、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軍地人才雙向培養交流使用、民企統籌發展、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