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為了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財務活動合理、有序并處于有效的監督之下,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切實實行財務內控制度,能否有效的施行財務內控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存在不少問題,導致財務內控制度并不能落到實處,這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財務工作造成了風險和隱患。本文從財務內控制度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解決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財務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是單位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財務內控制度是為了防范各類財務金融風險,保障國家和單位的資產資金安全,提高單位財務工作效率,確保各種財務行為和流程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單位的相關規章制度。
(一)財務內控制度的內涵
財務內控制度,是涉及到與單位物資財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會計信息的質量和真實性、財務行為的合法性相關的控制制度,保證各類財務活動都合法高效的進行。財務內控制度是隨著組織的形成而產生和發展的,其具體體現在單位的財務工作的全過程之中,良好的財務內控制度可以促進單位各類經濟業務高效運作,防止單位資產流失,降低與避免各種財務風險的發生,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只有根據單位的行政和業務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才能使單位的各類與財務相關的工作納入正確及可控的流程之中,提升單位的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財務內控制度的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施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目的是維護國家和單位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只有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開展外部審計工作,通過對單位內控制度的審查可以及時發現單位的管理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之處,繼而加以彌補和改進完善。由此可見,施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意義可以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有助于提高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水平。此制度實施后可以保證單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會計信息產生失真,另外內部控制制度中規定的各類管理和監督手段,能夠有效保證單位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有助于加強單位的廉政建設。財務內控制度能夠有效地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使單位的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堵住違規漏洞,糾正不按規定的行為,督促領導干部及職工遠離腐敗行為,通過防微杜漸將各類不廉潔的行為扼殺在萌芽之中。
3.有助于提高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通過施行內部財務控制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加強內部管理和自我約束,規范單位內部運行的合理性,加強對內部各部門的監管,保障單位內部各項業務及管理活動的正確開展和進行,提高管理效率。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施財務內控制度認識程度不夠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大都是由國家劃撥,其財務也往往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約束,部分單位的主管領導認識不到財務內控制度的重要性,主觀上不能積極在單位內部推行財務內控制度,造成其實行效果較差。而某些單位雖然制定了財務內控制度,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對內控制度認識不足,往往導致相關的內控制度并不能有效執行和落實,從而達不到內控制度所要求的效果。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工作人員缺乏對嚴格實施內控制度的的思想認識,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不能嚴格執行,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對資金支出和收入的情況有良好的把握,從而導致在財務審核過程中資金對不上賬的問題屢屢發生。
(二)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不夠健全
行政事業單位制定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依據是《新會計準則》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備的財務風險控制系統,防范各類風險的發生。而部分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制定得不夠嚴謹和健全,導致內控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例如財務人員之間存在權責劃分不明確的問題,導致部分工作多頭管理和缺乏監管的問題;而財產清查規范的缺失,導致清查數據不真實準確。制度的不健全會導致財務內控制度失去其應有的意義,存在的漏洞也會導致腐敗行為的發生,造成資產流失和效率低下的問題。
(三)內控制度的執行程序不完善
在內控制度執行程序方面,許多行政單位存在程序設計不科學完善的問題。特別是對預算外支出的項目,按照正確的程序是要由領導集體討論決定,而實際上卻常常只由單位一把手自己來決定,這種不科學的控制流程容易造成資產的風險及滋生腐敗。
(四)內控制度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由于單位數量多,上級主管部門等外部監督機構并不能即使對本單位實行經常性的監督和審查行為,因此外部監督往往不容易做到位。而不少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各部門之間不能形成互相監督的機制,造成財務信息的不透明,從而產生各類工作失誤,因此單位內部的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十分有必要。
(五)內部控制方法缺乏創新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許多單位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外部環境不能與時俱進,內控體系不夠完善,內控制度滯后于工作內容和形式的變動,不能主動根據工作內容和形式的變化對內控制度進行相應的完善和調整,監督工作也不夠給力,由于內控制度可操作性不夠強,內控手段陳舊,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增加財務風險。
三、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內控制度的思想認識水平
各單位應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加強單位內控環境的建設力度。首先,單位領導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要通過開會宣傳動員,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學習內控制度的條例,將內控制度中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規定好每個部門所應擔負的職責,使每個職工都能充分認識到實施內控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單位負責人作為單位財會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對本單位財務工作的真實性、完整性,乃至內控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要擔負主要的責任。單位負責人要主動加強自身的學習,掌握必要的財務知識,并根據新法規的發布不斷地充電提高自己,作為領導者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對本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時刻牢記自己應承擔的責任,重視內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將執行內控制度的精神貫徹到單位所有職工,帶動整個單位建立良好的內控意識。只有在整個單位內部建立起一個好的內控環境,才能使內控制度切實得到落實,以真正實現單位的財務內部控制的實行。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應貫穿于單位的全部財務及經濟工作中,以實現對單位各項業務的全面控制。在施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還應當確立各部門之間形成互相監督和互相制約的的管理機制,使各項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單位的各項工作效率,確保財務工作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另外還需要根據事業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工作環境的變化,通過工作實踐中的實際效果來不斷地調整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使單位取得不斷地發展。
(三)完善內控流程
為了防范財務風險,必須完善內控流程,加強授權審批控制。對各崗位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進行明確的規定,并能夠監督執行。要從單位主管領導一人說了算改變為集體審批,財務預算由涉及部門集體審批,最后由主管領導審批確認。對于大額開支及計劃外開支,需由領導班子共同討論決定,并報備上級主管部門,不能由任何個人單獨決策,也不能輕易改變集體的共同決策。
(四)加強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
單位內部的監督必須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不同部門之間建立互查監督機制,并定期公布相關信息,形成財務信息及時存檔和上報,做到根據單位的具體情況實施可行的監督機制,并在工作工程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外部監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引入有效的外部監督,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機制,才能更好的促進單位的各項工作在正確的軌道上有效開展,在內控制度中要體現外部監督的要求。上級主管部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定期審查,檢查其內控制度和執行到位情況,對未遵循制度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考核,指出執行中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進等。可根據審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獎懲措施,促進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的有效執行。
(五)創新內部控制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要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工作情況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完善,及早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防范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內控制度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同時要定期對內控工作進行改進,要不斷融入創新的元素,以連續提升工作效率,減少財務信息失真。行政事業單位要從本單位的各個業務部門入手,根據業務環境和業務形式的變動及時調整內控制度,使之與實際工作相適應,能夠起到對變化的業務類型起到有效的監督和回饋,實現財務工作的持續性和協調性發展。
總之,行政事業單位在各項工作進行中,是否建立并良好執行了財務內控制度,對于其工作成績和工作效率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也要與時俱進,持續改進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減少問題的發生,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單位各項工作的良好發展。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完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員意識,加強預算管理,完善內控制度,使單位的發展在正確的軌道上更好更快地進行。
參考文獻
[1]馬睿.淺談事業單位如何改進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財經界,2011(16):42-43.
[2]何玉林.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9):84.
[3]熊妍芯.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