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盼盼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為了響應教育改革號召,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我國高校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應重視美術欣賞教育,將其作為不可缺失的關鍵課程組成,以此去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促進去學生審美素質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對美術欣賞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并對其具體的運用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美術欣賞;高校;美術教學;運用
美術欣賞課程作為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關鍵組成,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美術教師應充分重視美術欣賞教育,通過與學生興趣、愛好充分結合去設置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助推高校美術教育事業發展。
一、美術欣賞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通過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開展美術欣賞教育,能夠讓學生對美術作品、手工藝品形成屬于自身的獨特見解,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去直觀感受美術的魅力,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激發其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而教師則通過美術欣賞教學,讓學生懂得如何欣賞美術作品,對學生的情感世界展開積極的影響。
2.有助于學生正確審美意識與欣賞能力的形成
高校學生的身心發展都已趨向成熟,在此階段由教師對其美術欣賞行為加以城闕的引導,滲透對美術作品的時代特征、地域特征以及創作者背景的講解,再加上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對不同類型作品進行細致鑒賞,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審美意識的樹立,培養其正確的欣賞能力。
3.有助于學生想象能力與創作能力的提升
在高校的美術教學中開展美術欣賞教育,透過教師的講解與學生自身的領悟理解,能夠對美術作品形成自身的初步認識,對其中暗藏的內涵也為逐漸清晰,以此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想象能力。同時,基于想象能力的提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創作激情也會得以激發,隨著審美能力的提高與高尚情操的陶冶在美術欣賞中得以強化,將其融入到自身的美術創作中,無疑能夠大大提升自己的美術創作能力。
二、美術欣賞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把握美術作品的時代特征
無論何種藝術創作,都會受到其時代背景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環境之中,每一位藝術家的創造思維都會體現出顯著差異,可謂時代造就藝術也不為過,而透過美術作品我們同樣能夠對特定時代的核心思想予以深入體會。同時,即便是同一幅美術作品,將其擱置在不同時代背景,所呈現出的文化內涵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正是美術欣賞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蒙娜麗莎》《大衛》以及《雅典學派》等以人物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在創作中對自然與人、自然與現實相結合更為注重,同時也進行了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在開展這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的欣賞教育時,應當先對其時代背景予以介紹,同時對該時代的美術創作特點予以講述,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去感悟其中所傳達的思想,通過把握作品的時代特征,去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把握美術作品的民族性與地域性
高校美術教學中的美術欣賞,教師應當重視其中的不同國家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審美形式與標準的不同,而正因為地域性的不同,使得人們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式有所差異。即便是同一個時代,但由于其國家、地域的不同,其所表達出的思想與特色也會有明顯差異。
例如,古希臘人民對于形象、數理和諧、宗教信仰極為重視,所以在欣賞古希臘建筑與雕塑作品時,應從這幾方面著手,其風格呈現出莊嚴肅穆、嫻靜典雅的特性也就在情理之中。而同時期的中國正處于春秋戰國時期,該時代的東周洛邑城作為河洛文化與都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著濃厚的戰國時期藝術色彩,重在展現君王一統天下的雄心,講究的是和諧、比例與秩序。因此,在針對這些美術作品展開欣賞時,教師要從其民族性、地域性著手,透過不同文化視角去切入美術作品的內涵表達,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美術作品去領悟其中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創作者心理差異,進而有效提升欣賞的藝術鑒賞能力。
3.把握美術作品與創作者的關系
美術作品實際上是創作者將其意識進行物化的產品,帶有豐富的精神屬性,其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將自身的人生感悟、審美情趣等思想予以融合,而這些與創作者的個人成長環境、生活經歷與情感發展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在進行美術欣賞的過程中,高校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把握美術作品與創作者的關系,做到“知人知畫”,而非“見畫不見人”。
例如,我們在欣賞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時,倘若沒有將其作品與創作者“本是皇家世孫”的身世相聯系,則難以深刻體會其作品中“墨點無多淚點多”主要是由于對國破家亡的內心憂郁與悲憤,同樣也難以領悟到剩水、敗荷花、怪石等作品中的內涵。因此,高校教師在開展美術作品欣賞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去了解創作者的處境,去細細體會八大山人內心的凄楚、孤獨、無奈與絕望的復雜心理,進而感受其繪畫作品中的寄托。唯有通過美術欣賞與創作者達成內心共鳴,實現精神層面的交流溝通,才能夠在審美過程中獲得身心愉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美術欣賞的價值所在,認真分析其重要作用,并且采取針對性的運用措施將美術欣賞靈活滲透與高校的美術教學當中,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內容,去切實發揮美術欣賞所帶來的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陶冶學生情操的關鍵作用,助推高校美術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邵艷芬.高校美術欣賞教學現狀及教改對策[J].美術大觀,2016(8):152-153.
[2]周惠.高校美術作品欣賞教育的教學模式探析[J].廣東經濟,2017(16).
[3]蔚東巍.美術教學探索與美術作品欣賞方法研究,評《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J].當代教育科學,2015(23).